第 198 章 大胸懷

劉和率衆從潼關東進的時候,已經到了十一月初,冬日的寒風從西北方向刮來,冷的有些刺骨,讓人覺得很是不适。

幽州騎兵常年在塞外冰天雪地之中與鮮卑人作戰,對于這樣的天氣并不覺得難熬,他們這一次跋山涉水來到長安,雖然付出了四千多人的傷亡,卻也讓天下人領教了幽州騎兵的勇猛,從此誰也不敢小觑。

申息軍和皇甫嵩的部隊在伏擊郭汜和樊稠的部隊時,打了一場硬仗,雖然付出一千多人的傷亡,卻獲得了第二場勝利,進一步磨練了部隊,提高了中下層軍官臨陣指揮的本領,雖然兵力有所減少,但部隊的實際戰鬥力卻有了顯著的提高。

原本屬于徐榮統率的幾千洛陽禁軍現在與西涼士兵混編成一軍,暫時由徐榮統率,等到了洛陽之後再做進一步的改編。

被趙雲在渭橋之上一槍抽暈摔落馬下的張繡,命比較硬,讓張郃搶救回來之後居然沒死,現在成了身份特殊的俘虜,跟随劉和一起前往洛陽。

張濟對于他這個親侄子很重視,曾經私下派人前來跟劉和交涉,想要贖回張繡,結果被劉和以張繡暫時無法下地為由推脫了。劉和讓人帶話給張濟回去,想要換回張繡也不是不可以,但至少要将賈诩或者李儒兩人其中的一個送到洛陽來才行。

這次劉和來長安,倒是領教了老毒物的厲害,不過一直沒有探聽到李儒的下落。從丁況和王越打探的結果來看,李儒在董卓死後便藏了起來,一直未曾露面,并未被王允誅殺。

在某羅的《三國演義》之中,李儒既是董卓的女婿,也是董卓的首席謀士,為董卓所親信,大小事宜均與之參謀,堪稱智囊。董卓趁亂進京、說降呂布、廢立皇帝、遷都長安等舉動,均離不開李儒的參謀之功。董卓死時,李儒卧病在家,被家仆捆綁獻出,處斬于市曹之中。

正史之中,李儒是少帝劉辨的郎中令,董卓專政時,曾奉董卓之命入宮毒死劉辯。董卓死後,李傕攻進長安,控制朝政,李傕推舉博士李儒為侍中,但被劉辨的弟弟劉協拒絕。後來李傕身死之後,李儒不知所蹤。

劉和估計以張濟的手段,肯定無法将賈诩弄到手,到時候很有可能會将李儒找出來,然後送到洛陽來換他侄子回去。

張繡的武力雖然不弱,但劉和并不是非常稀罕,因為這個家夥的忠誠度很有問題,相反他對于李儒倒是有些意動,想把這人籠絡過來為己所用。

不管李儒是不是董卓女婿,反正現在董卓死了,而李儒這個家夥在長安已經沒有了栖身之處,劉和此時向他伸出橄榄枝來,他肯定不會拒絕的。

李儒的名聲雖然有些糟糕,但似乎對于董卓一直都挺忠誠的,只要他能忠心做事,劉和還是打算給李儒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劉和要去洛陽,丁況、陳逸、閻老四等早期來到長安的下屬也悄然從長安離開,随他一同上路。

一路上,陳逸将他前往河東安邑衛家解除婚約的事情當成笑話講給劉和聽,倒也不是想讓劉和派出一支隊伍前往安邑将衛家怎麽樣,只不過是為了替劉和排解離開長安的一些郁悶。

劉和聽了之後,并不生氣,笑着說道:“這個衛觊倒是個臭硬的脾氣,非要守着那些迂腐的舊禮不放,白白浪費了一身好才學。這次大軍正好從陝縣路過,我便派人前往安邑将他捉到洛陽來,到時候看我怎麽拾掇他!”

陳逸聽了劉和這話,急忙擺手說道:“公子,這個衛觊雖然對我有些無禮,但卻沒有什麽罪過,千萬不可折辱他啊!”

劉和笑着說:“陳從事多慮了,你放心,我不會折辱他的。”

過了兩日,大軍路過陝縣的時候,劉和果然派李嚴率領一千騎兵去了一趟安邑衛家。

等到劉和率領隊伍來到函谷關下時,李嚴去而複返,把衛家幾十口老幼都帶了回來。

蔡大學士聽說劉和将衛家老少都抓了起來,急忙趕往劉和的中軍帳,想要勸阻劉和不要殺人,結果卻見識了令他驚奇的一幕。

蔡邕在丁況的引領下剛剛靠近劉和的大帳旁邊,便聽到劉和的聲音響起。

“衛伯儒,你可知罪?!”

“劉世仁,士可殺不可辱!你為了強娶衛家之媳,仗着兵馬強壯,随便就将我衛家一門數十口從安邑擄走,如今要殺要剮悉聽尊便,但休想堵住天下人的悠悠衆口!”

一個男子不卑不亢的聲音激昂的響起,聽起來應該是衛觊在說話。

劉和的聲音頓時高了一截:“衛伯儒,你這個迂腐的蠢貨!教我怎麽罵你才好?昭姬當初确實曾為你衛家之媳,但她明明已經給衛家寫了态度堅決的‘求去’書,你為何還要繼續阻攔?按照大漢禮制,若是男子惡疾、男子家中貧困、丈夫操行不良,已經出嫁的女子都可以提出解除婚約的要求,你那二弟衛仲道因為惡疾已經去世半年,昭姬憑什麽不可以選擇離去改嫁!”

衛觊被劉和數落的無言以對,漲紅着臉說:“就算蔡昭姬有權求去,那你也不能随便派一隊士兵便将我衛家上下數十口抓起來!”

劉和指着衛觊的鼻子說:“衛伯儒,你當我派人去安邑将你衛家人抓來是為了報複麽?大錯而特錯!想你衛家先祖大将軍衛青曾為了大漢中興立下彪炳史冊的千秋功績,可惜到了你們這裏,竟然只為了一個女子的再嫁之事便唧唧歪歪不休!洛陽危急的時候,你們衛家人在做什麽?長安危急的時候,你們衛家人又在幹什麽?”

“我這次派人将你捉過來,是想給你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如今洛陽百廢待興,你既然有一身好才學,為何不為國家和百姓出來做事!機會就這一次,你要是不願意,明天我就派人将你送回安邑,不過今後河東衛家的人休想再出仕為官!”

劉和罵完了衛觊之後,心裏頓時舒坦不少,心想這次不僅替蔡妹妹出了一口惡氣,順便又能賺個下屬,這筆買賣怎麽想都劃算。

衛觊本以為衛家這次難逃覆滅,沒想到劉和壓根就沒有這個想法,反倒是要逼他出仕為官,心裏一時百感交集,不知道對劉和說些什麽才好。

蔡邕急忙趕來本是要阻止劉和殺人的,聽到這裏心裏頓覺安慰,他走進帳中對衛觊說:“過去的那些事情,老夫也不想再提,當初若非覺得你們衛家乃是名門望族,我也不會将琰兒嫁到你家。如今大公子非但沒有怪罪你們衛家的失禮,反倒要給衛家一個重新崛起的機會,你還不趕緊向公子表示謝意!”

衛觊見到蔡大學士之後,羞愧難當,回想自己在弟弟去世之後對蔡家的作為,覺得很是難為情。

“多謝大學士既往不咎,多謝大公子胸懷坦蕩,衛某不才,願随公子同往洛陽做事!”

劉和于是開懷大笑,說道:“這就對了嘛!今後好好做事,以你的才學,肯定能有一番作為!”

帳內其他人看到劉和竟然采取這種以德報怨的方式解決個人恩怨,頓時對劉和的敬佩之情再度升級。

只有郭嘉和李嚴看得比較遠,他們在心裏嘀咕着:“這個家夥,越來越不要臉了,明明是看中了安邑鹽池的巨大好處,卻采取這種方式将衛家拽上自己的戰車……”

實際上,劉和這次以強制的手段征辟衛觊,一半是為了洛陽今後的收入來源在考慮,另外一半則是為了衛觊這個人。

相比于早夭的衛仲道,衛觊在歷史上還是留下了不錯的名聲的。

正史之中,衛觊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書學家,也是曹魏政權中頗有見識的政治人物。衛觊少年早成,很早就以才學著稱,曹操為司空時,任他為屬吏。衛觊在曹魏陣營之中先後任過縣令、治書侍禦史等職務,魏國建立後,他與王象共同主持制定典禮制度,官至握有實權的尚書。

如今的大漢天下,已經到了禮崩樂壞的糟糕局面,劉和讓衛觊前往洛陽輔助朱儁做事,不僅可以安撫司隸地區的世家大族,而且也能讓洛陽有一些收入來源,為今後的元氣恢複增加一份力量。

當然了,劉和這麽對待衛觊,事情傳揚開去之後,又是一段美談,絕對會給他的聲望增加分數。天下人都會認為劉和的胸懷寬廣,有容人之量,今後自然會有更多的人才前來投效于他。

劉和才不會告訴別人,其實他真的不在乎衛觊當初是不是落過自己的面子,他最在乎的其實是蔡妹妹到底有沒有跟衛仲道那個死鬼同過房。

途中這個小插曲過去之後,劉和留下五千申息軍把守函谷關城,然後率衆穿過函谷關,一路向着洛陽而行。

函谷關與潼關之間相距三百多裏,這片地方可不是什麽不毛之地,而是屬于弘農郡治下,不僅有着大片的土地可供百姓耕種,更有豐富的山地和叢林可供申息軍打游擊。

劉和将申息軍的主力部隊留在這裏,今後不僅可以得到丹水方面的持續支援,而且還可以在這裏為洛陽構築起一道屏障,日後或許能夠發揮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從函谷關前往丹水,中間隔着熊耳山脈和伏牛山脈,最是适合豐鄉城那夥山大王出身的家夥東躲西藏,萬一哪天河東郡境內的白波賊前來鬧事,正好讓兩股勢力來個正面對撞!

相關推薦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