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5 章 51區(3)

第一百三十六章 51區(3)

苦口婆心的說了半天,奧托.哈恩終于想通了,答應繼續負責研究。

雅尼克着實松了口氣。“這就對了,哈恩博士,我保證,等德意志足夠強大,我将帶領帝國帶頭扞衛世界和平,絕對不讓戰争的悲劇重演。我的後代,還有你的後代,我們所有人的後代都會沐浴在和平的陽光下,過着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

不知道是誰帶頭鼓掌,實驗室內響起了極為響亮的鼓掌聲。奧托.哈恩也是激動的聲音都有些微微發顫。“多謝殿下,真希望那一天能早點到來。”

“會的,只要我們大家齊心協力,那一天遲早會來的。”待氣氛稍稍平息下來後雅尼克問道。“研究有什麽困難嗎?”

奧托.哈恩回道。“目前最大的難題是提取鈾,我們現在用電磁法,每天只能提取到幾毫克。”

“……”雅尼克知道後世有氣體擴散法,氣體離心法,勞倫斯法,冠醚化學分離法,激光法等等多種提取方法,可真正形成工業規模的生産方法只有氣體擴散法和氣體離心法。

而他說的電磁法便是勞倫斯法。這是種相當“笨”的辦法,得動用直徑四五米,重達幾千噸的巨型電磁鐵,利用質譜儀的原理進行提取,每天只能提取到幾毫克的鈾235。每天幾毫克,猴年馬月才能收集到15公斤。雅尼克還特地算了一下,15公斤是15000000毫克,就算每天能提取十毫克,也得需要1500000天,差不多是4110年。

“……”死了算了。

真是不得不佩服美國的財力物力,也不知道他們是造了多少臺這樣的巨型電磁鐵,硬生生的用電磁法把第一顆核蛋“瘦子”所需要的鈾提取了出來。可德國的國情根本不容許把有限的資源傾斜在這些地方。

而氣體擴散法需要建造一個巨大的“鍋爐”,來加熱鈾礦,可是以目前的技術和工藝這辦法比電磁法還慢。

至于氣體離心法,那需要高速離心機,郁悶的是雅尼克不知道這種高速離心機是什麽結構,勉強知道它的原理而已。雖然早已把離心機的原理告訴了研制部門,可到現在也沒有消息,看情況恐怕還得等一段時間。

如果弄不出離心機,那只能等愛因斯坦博士的反應堆了。畢竟反應堆所需要的鈾濃度只需要3%,遠比93.5%軍用級容易得多。然後慢慢等待燃燒生成所需要的钚239便可。

這時海森堡開口補充道。“我們還需要進行大量的數據計算分析,人手有些不夠。”

雅尼克點點頭。“我會想辦法的,先把這些數據分配到各個大學,分批分析計算,最後在彙總到這裏。不過按照目前的形勢來看,我們不能光指望離心機和電磁法了。要是愛因斯坦博士的反應堆成功的話就放棄鈾彈改為钚彈。”雖然這樣會增加計算量,不過等到搞出計算機,這些繁瑣無比的計算問題就能輕而易舉的解決。“要仔細核對各種數據,千萬別算錯了。”

原時空的海森堡給後人留下了一個充滿争議并且像謎一樣的形象。

當時德國是世界上最早進行核能軍事項目的國家,海森堡作為德國核蛋計劃的負責人,其在德國未能造出核蛋這一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一直飽受争議。

海森堡在研發核蛋時竟然将“鈾235”(最核心)的數據給算“錯了”。依照他自己的算法,每顆原子彈需要的“鈾235”的重量高達幾噸。當時的德國根本沒法找到那麽多的鈾235。

海森堡向軍備部長斯佩爾報告說鈾計劃因為技術原因在短時間內難以産出任何實際的結果,在戰争期間造出核蛋是不大可能的,随後他開始研究核反應堆。

在後世,也有說法,說什麽他熱愛自己的祖國,但又對小胡子的暴行非常仇恨。他便“身在曹營心在漢”采取實際行動來遏制德國核武器的發展。

其實想想都不可能是那麽回事,該跑的都跑了,也就沒人幫小胡子研究核蛋了,那海森堡還留下來幹嘛。

留下來當然是真心想要搞出核蛋的。畢竟要是德國靠核蛋贏得戰争,那海森堡将成為帝國最偉大的科學家。

就是海森堡算錯了而已!

不過現在項目負責人是奧托.哈恩,應該不會出現那樣的錯誤。

又讨論了一些其他問題,雅尼克忍不住揉了揉太陽穴,早知道這樣當初多看點相關知識好了。

勉勵了一番之後雅尼克離開這裏,繼續前往下一個實驗室。反正來都來了就轉一轉。

雷達、人工橡膠、步話機、夜視儀、無線電制導系統、尼龍、近炸引信、青黴素……這裏的每一項研究都能影響到将來的戰争進程。

“錢恩博士,有什麽進展嗎?”負責青黴素項目的是錢恩。

至于青黴素的問世,大家也是耳熟能詳。

有一天弗萊明将衆多培養基未經清洗就摞在一起,放在試驗臺陽光照不到的位置,就去休假了。等他回來之後發現其中一只培養皿裏竟長出了一團青綠色的黴毛。顯然,這是某種天然黴菌落進去造成的。正要将其清洗幹淨的弗萊明突然産生了一個念頭:把它拿到顯微鏡下去看看。

結果他激動的發現黴斑附近葡萄球菌死了!他便立即動手大量培養這種青綠色的黴菌,将培養液過濾,滴到葡萄球菌中去。結果,葡萄球菌在幾小時之內全部死亡。将濾液沖稀800倍,再滴到葡萄球菌中去,它居然仍能殺死葡萄球菌!

然而遺憾的是弗萊明一直未能找到提取高純度青黴素的方法。他的熱情也随之涼了下來。在他轉向其它研究項目之前,他在1929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介紹了自己的上述發現,但當時這篇論文并未引起人們的重視。

後來在牛津就讀的錢恩調查研究弗萊明關于溶菌酶的發現時,偶爾發現了弗萊明對青黴素所進行的研究。他與弗洛裏一起開始對青黴素進行提純實驗;并同弗萊明一起分享了1945年的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

不過這時空的佛萊明沒有那麽好的運氣,雅尼克派了個特工,趁他出門休假之時一把火燒掉了他的實驗室。等到弗萊明回來的時候看到的是燒成灰燼的實驗室。

而原時空因猶大人身份而躲到英國的錢恩也被早早的請到了51區,負責研究青黴素。

錢恩一臉激動的彙報道。“殿下,我們找到了一種黴,它讓青黴素的産量提高200多之倍,這簡直就是醫學上的奇跡!”

想必就是“産黃青黴素”了。“辛苦了,錢恩博士。那有沒有辦法繼續産量提升?”

“我相信還有,殿下。我保證會找出來的!”

雅尼克點點頭。“那再接再厲吧,博士。也許你們可以試試放射線,說不定那些小東西受到刺激後更加賣力呢。”

以往的戰場中除了直接陣亡或死亡以外,還有一種也容易造成死亡,那就是外傷。戰争打起來不死也很容易受傷,尤其是外傷,比如人體組織被炸爛,被炸殘,這樣很容易引發傷口感染和細菌感染。在青黴素發明之前,一直是士兵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些士兵活着被送到戰地醫院,卻因為無法治療傷口感染和創面感染而死去。

青黴素的出現在戰場上拯救了無數将士的生命,使得衆多病菌感染者特別是戰場上的無數傷兵,擺脫了之前“聽天由命”的凄慘處境。盟軍士兵親切的稱其為救命藥。甚至盟軍有專門用來宣傳青黴素的宣傳畫上,就印刷有:感謝盤尼西林(青黴素),它讓士兵安然回家。丘吉爾曾評價:青黴素是二戰最偉大的發明。

而除了外傷,許多曾經嚴重危害人類的疾病,那些曾是不治之症的猩紅熱、化膿性咽喉炎、白喉、梅毒、淋病,以及各種結核病、敗血病、肺炎、傷寒等,都受到了有效的抑制。

相關推薦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