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結局)
“你笨啊!?你自己就是洛安,為什麽還下什麽詛咒?!”
舍脂又氣又恨,對着洛風的胸口狠狠錘了幾下,舉起是千斤重,落下卻如雨點飛。
嘴巴一撇,竟然落下淚。
又是委屈,又是心疼,回想幾世輪回,幾世虧欠。想起洛鳶胸口上的傷。
舍脂用手輕輕按着他的胸膛,心疼地問:“這裏,疼嗎?”
雖然是天帝,輪回之後也是肉骨凡胎,生老病死,愛恨別離,怨憎不得,人生八苦都得親受。
洛風每一世承受的痛苦,并不比他少。
“傻瓜,你放着天帝不做,跑去纏着我做什麽?”
嘴上說着抱怨的話,心卻軟了十分,舍脂摟着洛風的脖子,像小貓一樣地在他脖子上蹭着。
洛風回抱他,下巴抵着他的頭頂,輕輕地順着他的長發。
洛風說:“孤要你知道,孤對你的感情遠不止一見鐘情那般簡單。等你看遍了人類紛繁複雜的感情之後,你就會知道,在這宇宙中,只有孤是最愛你的。人類無論走快走慢,都趕不上地老和天荒,只有孤對你的感情是純粹的,不關生死的。”
舍脂閉上眼睛,盡情享受這熟悉的擁抱。
忽聞一聲琴音,定睛一看,原來是一只調皮的白貓不小心踩到了琴弦,那只貓兒的兩只眼睛,一只藍,一只黑。
佛陀升于忉利天為母說法時,帝釋天手執寶蓋,任佛陀之侍從。佛陀涅盤時,帝釋天顯身念誦訟詩,他還保護佛陀的舍利。帝釋天并不斷七情六欲,傳說帝釋天在人間邂逅一名紅衣女子,欲納為妃,女子卻不從,在天帝眼皮底下就消失了。天帝相思成疾,後來才知這位美麗的女子乃羅睺阿修羅王之女,便上門求親,但天道于阿修羅道一直不和,多年征戰,好事多磨,兩人總算喜結連理。
天帝天妃,一個多疑,一個善妒,卻真真實實是上天注定的一對,共執手無量阿僧祗劫,不離不棄。
舍脂知道帝釋天的身份後,并沒有天帝預想中那般高興。
天帝甚至懷疑,舍脂愛的還是洛安,那個凡人。
他不能允許,哪怕——洛安就是另一個自己。
彼此間因此一直有隔閡,直到梵天一句戲言:“喲,聽說有人給小釋送了一個美人呢!還是個男的!”
确實有很多人給他送侍妾,男人女人都有。但他從沒看過一眼。
但舍脂卻爆發了,她的妒意,勝過凡人百倍。
“帝釋天?!你愛我?你憑什麽說愛我?!我要的是洛安,不是忉利天之主!”
天帝只是沉默。他不擅長辯論,他喜歡霸道地讓對方接受。
既然如此,我給你編織一個夢可好?
帝釋天說:“孤要你知道,孤對你的感情遠不止一見鐘情那般簡單。等你看遍了人類紛繁複雜的感情之後,你就會知道,在這宇宙中,只有孤是最愛你的。人類無論走快走慢,都趕不上地老和天荒,只有孤對你的感情是純粹的,不關生死的。”
****——
“哥哥。”
“嗯?”
“你的三夫人呢?聽說是個男人,還長得不錯啊!”
“憐兒吃醋了?”
“少廢話!快說他在哪兒?我要去殺了他!”
“你說璃妃?不就在那裏嗎?”洛風指了指桌上的紫青琵琶。
“?”
“孤把他變成你,偶爾陪梵天一起應付朝堂上的老頭。這可是你的琵琶,已經是修煉幾千年的妖靈,難道憐兒不知道?”
“呃……”洛憐确實不知道。
“沒有別的問題了吧?”
“你還忘了一件事。”
“什麽?”
“你在夢裏曾對我說,若是我不離開你,你就讓我上一回。”
“……”
“說話啊?”
“憐兒聽錯了。”
“你別想耍賴。別忘了,現在我也是男人!”
“……”
“洛風,你別跑!給我回來!”
“……”
“喵……”白貓打了個哈欠,舔舔自己的肉球爪子。
不過,花都只是夢一場的話,他們是否真的就沒有存在過呢?那些人那些事,真的就是虛幻的嗎?
****——
花都紀年2566秋,連櫻國皇後秋絲病薨。
同年簡言向秦皇請辭,願一人浪跡天涯,立紅塵世外,被封為逍遙王,意為逍遙間散于蓬萊弱水間,獨樂其樂,而無憂世憂民。
傳聞逍遙王餘生,總有一侍女跟随,懷抱琵琶,不求名分,只求随行。
史書記載:花都伽藍,原為幻寺,香火旺盛,信衆頗繁。
一夜之間,憑空湮滅,草木飛花,瞬間即逝,只餘荒地。
民間傳說:伽藍寺方丈原為大梵天王所化,乃佛陀之護法天神,被稱為“有求必應佛”,蒙受佛陀指示,來人間弘揚佛法。
後秦皇立世,花都呈萬年空前之盛世,天王欣慰,終得以回天複命。
幻寺消失之時,花都百姓曾見佛光普照,大梵天王乘孔雀飛去。
為紀念此地,秦皇就在原地蓋了一座真正的寺廟,取名梵天寺。
花都紀年2573,連櫻國秦皇另立新後,與冰之城結盟,花都與雪崖正式交往,并興修天梯,方便兩城百姓往來。
同年新後生下一名血瞳男嬰,取名秦月。五歲能舞嬰炎劍法,手持雙劍,正是嬰乾劍、嬰炎劍。
弱水橋上那一座石橋,已風化成沙。
伽羅說:舍脂你本是自由行走的花,如何閉上眼在這塵世困頓一遭?一輾轉就是千年。
舍脂說:我本以為,我愛的是我遠渡弱水的那一千年,原來只是為了去夢裏尋你。
如果愛上你只是一個夢境,醒來後又該如何睡去,如果失去記憶,能否再一見鐘情?
(全文完——這是真的完了)
下一部預告:寫《浮生同歸》,但會很慢,因為沒有存稿,我得休息一段時間。是耽美還是BG有待考慮。如果是前者,就是梵天和秦月的故事。如果BG,會有女主角。雖慢,但不坑,想看就看,不看就算了。因為我知道,看我的文挺累的,鄙人不太在意讀者的感受。看完的人,請受梅涼一聲感謝。
☆、《修羅》結尾曲《生何歡》
《修羅一笑萬骨枯》結尾曲
《生何歡》
曲:神思者river
詞:梅涼
文案
“帝釋天以人間百年為一日,壽長一千歲,即合人間三千六百五十萬歲。
雖然天人是六道中的最高地位者,但還是要受輪回。
每次輪回,或在人間,或于天界,折合天數也不過一日光景,忉利天之大局從無半分異樣。
花都紀年1542,正逢洛安出世,銀發黑眸,美似谪仙。
十八歲那年,遇見一位佳人。
那時櫻花姣好,少年于白牆青瓦之下,撐傘獨立,忽遇紅衣琵琶女,藍眸青絲,驚鴻一瞥,永矢弗谖。
女自稱阿修羅王之女,本非凡人。
一見驚情,美似幻境,山盟海誓,一往而深。
舍脂輕問:若真是夢,他日再醒,你可記得清我?
少年卻不語,卿為天人,該嫁天子才是。
舍脂黯然,疑情不堅,負氣而返,卻聞天帝提親,要娶王之二女。
軟禁閨中,只待花轎迎親。
遠渡弱水,飛上忉利天,天帝親迎,遺良渚玉镯為信物,音涼如水,卻驚懷中美人。
善見城上,天妃倏掀喜帕,直視天帝。
一時之間,風雲變幻,賓客大驚,此大逆之舉,從未有之。
卻見天帝鳳眼顧盼,黑眸溫潤如玉,銀絲長發,束于鑲玉金冠。再為天後覆上喜帕,天後驚魂未定,四肢冰涼。
帝釋天伸出右手,握住柔荑。
十指緊扣,語曰:櫻花為盟,枯草為冠,為卿一諾磐石。
舍脂卻問:既然你有佳麗萬千,何故娶我?吾于君,不過是個過客女子,喜之便親,厭之便棄,吾與伽羅,又何不同?
天帝答曰:弱水三千,孤只娶一瓢飲。伽羅之事,本非孤令,好友梵天,兒戲為之。
天妃卻自貶凡間,化為妖靈,櫻花滿城,只等故人。
寧愛凡人,不跟帝王。”
此為《譬喻經》殘卷,是非真假,已不可考。
碎花嬰柳溺春岩
伊始春來憐花殘
櫻花塚疊好,等我一人來穿
照花流水無心游
亂紅斜撲橫遠舟
花開若相惜,花落莫相離
人生不過茶一盞
不用問六道輪回
生生死死,來來去去往複
師曰佛是過來人
衆生皆是是未來佛
困堕于情,佛曾如你天真
掙紮兩世,只想攜君看秋水過忘川
怎奈此生,簡言概括不完
弱水橋上,偷掀喜帕窺看你的容顏
來世睜眼你還在我身畔
谖草藍染隔雲間
冰月花魂不知天
我心如煙雲,問君何時回還
散盡萬金為紅顏
預言仙說夢一段
櫻橋恬淡,你問我生何歡
(念白:“我舍脂,不求了道,不求往生,就只想在這世上随心所欲走一遭,若碰巧能和愛的人一起,那是我賺了,如果永遠沒遇到那個人,我也不強求,得之是我幸,不得是我命。既然老天讓洛安出現在我生命裏,我就不會放他走,他燒成灰都是我的。兜兜轉轉這麽多年,我哭過,笑過,疲憊過,傷心過,可是從來沒有後悔。我只是可惜,可惜我到現在才明白這個道理,越是想潇灑,越是拖沓,越是想放下,越是執着。”
“我心已成魔,而我的塵心,你不知,佛知。”)
師曰佛是過來人
衆生皆是是未來佛
困堕于情,佛曾如你天真
散盡萬金為紅顏
預言仙說夢一段
櫻橋恬淡,你問我生何歡
伴奏地址見公告
☆、《浮生同歸》預告
史書記載:花都伽藍,原為幻寺,香火旺盛,信衆頗繁。
一夜之間,憑空湮滅,草木飛花,瞬間即逝,只餘荒地。
民間傳說:伽藍寺方丈原為大梵天王所化,乃佛陀之護法天神,被稱為“有求必應佛”,蒙受佛陀指示,來人間弘揚佛法。
後秦皇立世,花都呈萬年空前之盛世,天王欣慰,終得以回天複命。
幻寺消失之時,花都百姓曾見佛光普照,大梵天王乘孔雀飛去。
為紀念此地,秦皇就在原地蓋了一座真正的寺廟,取名梵天寺。
六月花神,晨開暮閉。菡萏成花,神光曜臺。花鴛并立,樹鳳雙栖。
并蒂蓮生,先葉後花。重花單葉,恨堕風渦。靈根猶在,金谷笙歌。
一莖兩花,單個有蒂。花梗易折,未若有子。連理單枝,孤花遺世。
妻落郎留,蹍飛足下。雁過穿雲,花落無隙。并蒂雙蓮,只餘一生。
并蒂蓮花,瓣有千層萬重,玄圃嘉蓮,色香俱絕,紅似浴火。心向往之,游人絡繹。
而他年若隔世,千層瓣隕,異花同枝,只餘單只單蓮,萬重花落,只餘白蓮單盞。平淡無奇,芙蕖滿堂,紅花十裏,白蓮無音,獨立往生,再無人稱嘆。
箜篌一曲空自吟,憑欄空酌,空山不度秋風。
仙人空乘孔雀,東南不顧,形單飛去。
梵天歸位,三神鼎立。前生為蓮,生于九天,寂寞萬載,無人曾至。
世人聞三神同位,卻只知二神,不曉梵天。
聽聞梵天思凡,帝位虛置,游戲人間,觸怒上位女神。
大梵天王生性溫柔,由梵行而達到菩提行,是成佛道之方便善巧法門。天王之神齡已達100天界年,(每一天界年約等于人間3200年)。人稱有求必應佛。
梵天為神,未得佛身,信衆尊敬,而稱四面佛。因其充滿慈悲、仁愛、博愛、公正之四品性,佛教稱之為婆羅門四梵行,亦稱佛教之四無量心,慈、悲、喜、舍,所以願降福及濟助一切天神及泉生。
梵天被女神禁锢之時,已是萬念俱灰,其妻辯才天女,真身為蓮,為梵天所造。女神觸怒,斥其有違人倫。金杖轟鳴,風馳電掣,霎時之間,香消玉殒,蓮身粉碎,化骨揚灰,散落九天之外,彙成聖湖。
大梵天王與辯才天女,以孔雀為坐騎,一白一蘭,時而停駐枝頭,時而回旋蓮湖,時而缱绻于飛。
從此以後,白羽孔雀,遁入聖湖水底,再未現世。
梵天玉帝,九天之王,不斷七情,但留六欲。此生不成佛,終生,不成佛。
孔雀東南飛,五裏一徘徊。梵天雙目緊阖,分毫不回顧.
世人稱梵天為宇宙創造之神,無不感恩戴德,無不膜拜頂禮。自并蒂蓮之事後,再無人問梵天何為,隐晦其談,不願相信神之糊塗、神之荒謬。
試問?天人就該無情無欲?天人就該完璧無瑕?
孤創造過很多東西,但沒有一樣是給自己的,除了那支蓮花。天地混沌之初,我便是一個人。位于九天之上,我仍是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