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 德蘇戰争(2)
華盛頓五角大樓。
“什麽?!蘇聯人發動進攻了?!”
正在開會的軍方高層聽到這突如其來的消息不由一愣,他們美國的各種支援物資還在半路上呢,怎麽就突然發動進攻了?蘇聯人腦子是不是有毛病?!以為單憑他們自己就能打贏德國?!
“昨天德國人轟炸了莫斯科克裏姆林宮。斯大林惱羞成怒,命令前線立刻發動進攻。”
“克裏姆林宮?斯大林也太沉不住氣了,挨幾顆炸彈就這般喪失理智?”德國人在萬米高空轟炸,炸彈基本沒有準頭,就像上一次德國人來華盛頓轟炸,白宮也沒挨炸彈啊。雖說克裏姆林宮的面積比白宮的大了很多,可也挨不了幾顆炸彈吧。
“德軍轟炸機是低空轟炸,克裏姆林宮差點夷為平地。”
“低空轟炸?那蘇聯人擊落了多少德軍飛機?”克裏姆林宮作為蘇聯的政治中心,最高權力機關和政府的所在地,其防禦措施肯定不容小觑。德軍在萬米高空也許束手無策,可要是低空轟炸,那不就是找死麽?
“一架也沒能擊落,當時莫斯科上空有厚厚的雲層,地面的防空陣地看不到雲層上方的轟炸機,只能胡亂開火,結果一架轟炸機都沒擊落。”
“厚厚的雲層?”“愁眉苦臉的的阿諾德”不禁疑惑道。“那德國人怎麽轟炸的?”地面上的防空炮手看不到轟炸機說明德軍轟炸機是飛在雲層上方的,按理說轟炸機也不可能看到地面,怎麽會如此精準的炸到克裏姆林宮?
“不清楚,只知道德軍的轟炸相當精确,大部分炸彈都落入了克裏姆林宮內,好在斯大林及時躲進了地下防空洞才躲過一劫。等他出來之後看到都快被炸平的克裏姆林宮就大發雷霆,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真是愚蠢!”馬歇爾有些恨鐵不成鋼的罵了一句。“他以為德國人沒有防備?我們的裝備還沒來得及運過去,他就發動進攻了?”
說到裝備,阿諾德忍不住嘆了口氣。“我們需要更先進的裝備,德國人的戰鬥機能飛到12000米高度,完全碾壓我們的B-17轟炸機。我們的B-17轟炸機損失慘重,轟炸巴庫油田的行動損失了整個305大隊,轟炸柏林的行動還沒開始呢,兩個大隊的轟炸機幾乎全軍覆沒。我擔心已經開始小批量生産的P-38和P-40戰鬥機也不是德軍戰鬥機的對手。”
他這擔心還是很有道理的。
P-38戰鬥機雖然有速度快,航程遠,火力足等優點,但缺點也不少,它的機動性相比BF-109等戰機就十分不足,而且雖然是雙發,可以在一個發動機停擺後返回機場,但事實上它被擊中的發動機極容易發生爆炸,從而導致飛行員很難快速跳傘逃生,根據戰後統計在失去一個發動機的情況下只有10%左右的P-38戰鬥機成功返回。
至于P-40,原時空的歐洲戰場上就已經全面落了下風。當時比起德國主力戰鬥機Bf109E、F、G型以及Fw190,P-40的速度至少慢了50公裏。而且俯沖、滾轉上也毫無優勢——畢竟垂直機動可是德國人率先玩起的。和英國自産的“噴火”相比更是慘不忍睹的,英國是實在損失太大不得不用P-40,後期自家“噴火”以及美國的“野馬”、“雷電”批量到貨後,就迅速讓P-40去了二線。而東線戰場上,P-40受到的評價還不如P-39——後者好歹火力旺盛得多,空戰不行還能對地攻擊!
“就算把P-38,P-40支援到蘇聯,恐怕也只有招架之功,并無還手之力啊。”
馬歇爾有點郁悶,既然都知道不是德軍戰鬥機的對手,那還有繼續生産的必要嗎?“那我們即将服役的P-51呢?”
阿諾德無奈的嘆了口氣。“恐怕也難以匹敵。”
P-51戰鬥機外形非常優美,優美的外表是來自于簡潔的機身設計和先進的層流化機翼,這些設計讓P-51的氣動阻力大大降低,而且能夠擁有不錯的機動性。再加上合理的機內設備布置,讓它能夠在同等尺寸和重量下,大大地增加了載油量。這些優點集中在一起就讓P-51成為了美國裝備的航程最遠的單引擎戰鬥機。
原時空的1940年4月,英國采購委員會召見北美飛機公司的老大金斯柏格,要求北美飛機公司按許可證生産寇蒂斯P-40D,金斯柏格卻拍着胸脯保證我們能設計一種更好的。于是5月29日,北美獲得了英國320架的意向采購,北美航空承諾可以自1941年1月起交付生産型飛機,英國皇家空軍将這種飛機命名為野馬。
P-51野馬戰鬥機由曾在德國梅塞施密特公司工作過的工程師雷金納德.裏斯和埃德加.施密特設計,因此吸收了許多德國先進戰機的設計理念,1940年10月26日首飛成功,由于采用層流翼等先進技術,該機比使用完成相同的發動機P-40每小時足足快了40公裏。
英國人初期使用中發現,野馬有極為優良的中低空性能,很快就訂購了一批用于低空攻擊和偵察,但總體而言,此時的野馬頂多算一種性能平平的中檔戰鬥機。
1942年,英國人建議為P-51戰鬥機換裝勞斯萊斯的梅林發動機,梅林發動機不但體積小重量輕,野馬的性能有了明顯提升。看到這一利好,要說美國資本家眼光也不是白給的,幹脆引進授權國産化,安裝了梅林航空發動機的P-51不但低空性能好,高空性能也強國德國戰機。梅林發動機還非常省油,配上的副油箱,P-51成了第一種能從英國直飛德國腹地的戰鬥機。
而現在,英國早已淪陷,英國人也沒機會幫美國搗鼓他們的發動機了,此時的P-51野馬采用的是艾利森V-1710發動機。本系列發動機僅具備一級一速機械增壓器,當飛行高度超過4000米之後,輸出功率快速下降使得高空性能不佳。
這時一個陸軍将領有些沮喪的開口道。“我們的坦克也不一定是德國坦克的對手。”
美國這一次支援給蘇聯的坦克是M2輕型坦克與M2中型坦克。
M2輕型坦克是美國在二戰之前設計的輕型坦克,主要有M2A1、M2A2、M2A3和M2A4等型號。M2A1僅有1座配備1挺12.7毫米機槍的單人炮塔,M2A2裝有2座各安裝1挺12.7毫米機槍的雙人炮塔,M2A3主要加厚了裝甲并提高了底盤(武器與M2A2相同),M2A4則裝備了1門37毫米M5坦克炮、1挺M2重機槍和5挺M1919中型機槍。M2輕型坦克通常有4名乘員,即車長、炮長、駕駛員和前置機槍手。
而M2中型坦克是以以M2輕型坦克為基礎研制的,可以說是M2輕型坦克的加大型。它們擁有許多的部件的設計,包括了相同的垂直螺旋彈簧懸挂。其主要武器是1門37毫米炮,另有8挺7.62毫米機槍。
這兩款坦克是美國的庫存,美國人自然知道這種坦克已經完全落伍,只是作為應急物資送給蘇聯的。
而美國人擔心的是他們剛開始生産的M3輕型坦克和M3“格蘭特/李”中型坦克也不是德國坦克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