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2 章 格魯吉亞(2)

第六百一十一章 格魯吉亞(2)

亞美尼亞的一處空軍基地裏,響起凄厲的戰鬥警報。

“敵襲!敵襲!”

正聚在食堂裏吃午飯的飛行員們大吃一驚,飯也顧不上吃,跑出食堂朝機庫跑去。“怎麽回事?是伊朗人嗎?”亞美尼亞與伊朗和土耳其相鄰,如今土耳其算是蘇聯的盟友,敵人應該是來自伊朗。可伊朗這麽一個小小的中東國家,怎麽膽敢進攻蘇維埃?!

“注意,敵方機群已經飛過了邊境線,立刻起飛迎敵!”喇叭裏面響起了值班軍官焦急的喊聲。

蘇軍沒有雷達,全靠目視進行警戒、監視;其效率和反應速度遠不如雷達探測。

蘇聯的雷達投入研發時間相比英美德要晚一點,加上歐美國家對蘇聯的技術方面的排擠等等原因,進度也趕不上人家。首部生産型國産RUS-1雷達于1939年才交付蘇聯紅軍使用,但是由于技術原因其雙基工作原理使得其張線式天線的布局非常複雜,完全不具備戰場實用性。

在原時空一直到了1940年底,首部“實用型”RUS-2雷達才開始下馬并被蘇軍接受。由于時間倉促,直到衛國戰争爆發全蘇聯總共也就制造出來12部這樣的雷達,但是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1941年7月德軍空襲莫斯科的時候就提前探測到約200架轟炸機空襲莫斯科,給予蘇聯機會提前準備了防空力量,僅有少數轟炸機突破防空圈,所以對莫斯科造成的破壞非常有限,為接下來9月的莫斯科保衛戰的士氣和後勤打下了良好基礎。

飛行員們以最快的速度跑到機庫,卻發現自己的戰鬥機還沒有加油和挂彈!畢竟現在又沒有爆發戰争,飛機根本沒有處于作戰狀态!

“快快快!!”飛行員們只能和地勤一起飛快的裝填子彈和加油。

可燃油還沒加到一半的時候,伴随着沉悶的轟鳴聲,遠方的天空出現了密密麻麻的無數黑點。

“敵機!”

“快,快,立刻啓動飛機!”飛行員們麻利的爬進座艙,催促地勤趕緊啓動飛機,這要是再耽擱一會,那他們就得全部擊毀在地面上!

地勤們慌忙的拔下加油管,扣上蓋子,轉動螺旋槳啓動發動機。很快,發動機噴管冒出了一股股的黑煙來,随着那特有的震動,發動機啓動成功!

當第一架戰鬥機在跑道上開始滑行的時候,德軍的蚊式轟炸機編隊已經飛臨了基地上空。

基地四周的防空陣地紛紛開火,射出去的炮彈在天空中綻開了一朵朵的黑色的花朵。而蚊式轟炸機用速度優勢将這些花朵甩在後面,投下了一枚枚集束炸彈。

随着半空中的集束炸彈外殼在裂開,無數個拳頭大小的子炸彈仿佛天女散花一般散落下來,鋪滿了整座基地。

“轟!轟!轟!”接二連三的爆炸聲連城一片,成千上萬顆的子炸彈在幾秒鐘內接連爆炸,整座基地裏頓時騰起一大片濃密的煙火,數以萬計的破片肆意橫掃。最可怕的是機場油庫被引燃,爆炸的蘑菇雲直沖雲霄,熱浪把整片天空的大氣擾動的紛亂狂暴,攪得天上的轟炸機編隊就像在洶湧的大海裏的一葉孤舟,仿佛随時都會颠覆。

死裏逃生升空的伊戈爾悲憤的看着變成一片火海的基地,拼命的拉住操縱杆提升高度,想追擊那遠去的轟炸機編隊。

可惜他駕駛的雅克-1戰鬥機的最大飛行速度才600公裏每小時,而投完炸彈的蚊式轟炸機速度飙到了640公裏每小時,伊戈爾只能眼睜睜看着德軍的轟炸機編隊遠去。

“混蛋!”就在伊戈爾滿腔怒火無處發洩之時,忽然間,密集的曳光彈從高空中狂掃而下,打在了他的機翼上。雅克-1戰鬥機的機翼為木質雙盒式承力結構,被大口徑機槍打中,瞬間撕碎開來,飛機也随之失去了平衡,向地面栽去。

好不容易才從座艙裏爬出來跳了傘的伊戈爾看着高空中揚長而去的戰鬥機,從機翼上的鐵十字标志認出了這是德國人的戰鬥機!

“這些該死的德國人!”伊戈爾憤憤的吐了口口水,不明白德國人發什麽瘋,要進攻他們?!蘇德兩國不是簽署了互不侵犯條約麽?!

密密麻麻的轟炸機編隊對格魯吉亞、阿塞拜疆,亞美尼亞三個地區的軍事設施進行了精确打擊。

被重點照顧的是機場,大部分機場都沒能起飛飛機就被炸成了廢墟,即使偶爾有勉強起飛的戰鬥機,也成了德軍戰鬥機的獵物。

與此同時,地中海的德軍艦隊也抵達了土耳其海峽。希臘和保加利亞的軍隊已經打過了土耳其海峽,德軍艦隊大搖大擺的穿過了土耳其海峽,進入了黑海。

黑海有一支蘇聯艦隊,主要水面艦艇有1艘戰列艦巴黎公社號,3艘重巡紅色高加索號、伏羅希洛夫號、莫洛托夫號,2艘輕巡紅色克裏木號、紅色烏克蘭號。還有大量的其他小型艦艇以及岸防部隊,海軍航空兵等等。

雖然彼得大帝時代就制定了海軍強國的國策,但是了解歷史的都知道在他之後300年的擴張史中,俄國人始終以陸地征戰為主,再加上沒有安全可用的出海口沙俄等于是放棄了強大海軍的建設,從沙皇尼古拉二世開始俄國不斷在中亞、高加索、遠東、烏克蘭開疆拓土,建設海軍的事情一直到1895年之後才呈上議程。

日俄戰争的失敗使得俄國國內社會矛盾日益激化,海軍的拙劣表現也讓它成為各種勢力抨擊的最好目标。“1905年革命”後産生的新杜馬(俄羅斯國家議會下院)堅持認為海軍需要在行政等方面進行重大改革,沙皇和海軍高層則一口咬定沒有任何改革的必要,于是杜馬便否決了海軍所有的造艦計劃,新型戰列艦也成為政治鬥争的犧牲品。1908年,沙皇尼古拉二世決定不顧杜馬反對強行推進海軍的重建。這種情況下,杜馬被迫讓步,和海軍達成一定的妥協,海軍終于開始重建步伐。

不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尚未回複元氣的俄國波羅的海艦隊沒起到很大的作用。而黑海艦隊則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布雷,以防止奧斯曼帝國海軍進入黑海。在俄國革命迫使俄國退出一戰後,波羅的海艦隊撤出了芬蘭灣的赫爾辛基和塔林基地,撤回喀琅施塔得。

1918年象征着俄羅斯帝國海軍的結束,其與雙方戰鬥的水手與艦艇成為了創建蘇聯海軍的核心要素。

相關推薦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