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幕後主使
波斯灣集中了全球三分之二的石油資源,被譽為“世界石油寶庫”。後世有位美國副總統曾公開說過:“誰控制了波斯灣石油的流量,誰就有了對世界其他大多數國家的經濟的鉗制力。”
波斯灣的石油不但蘊藏量大,而且集中,多為巨型油田。平均每個油田的現有儲量高達5.5億噸,比亞、非、拉其他産油國的油田大幾十倍。據統計,波斯灣地區儲量在6.8億噸(50億桶)以上的巨型油田共有27個,合計占全區石油總儲量的75%。
巨型油田使得波斯灣地區的石油開采能夠高效率、低成本和長期穩定地進行;而且這裏的油質特別好,以經濟價值較高的中、輕質油為主。
不過現在的中東僅占世界石油産量的5%。而雅尼克未雨綢缪,與中東各個親德國家簽訂了大大小小的石油開采協議,囊括了大部分的産油區。
至于非親德的,等德軍進軍中東,直接搶過來便是;誰讓這個世界是弱肉強食呢。
雅尼克和伊朗國王父子商談中東局勢時,大西洋對岸的美國華盛頓白宮裏,羅斯福正陰沉着臉聽着聯邦調查局局長埃德加.胡佛的報告。
“果然是有人煽動的嗎?”
前幾天憤怒的民衆沖擊白宮,他們這些高層狼狽的躲進地堡裏,雖然及時趕到的國民警衛隊驅散了這些暴民,可這件事令羅斯福大為惱怒,責令胡佛查出背後主使。現在胡佛查出了一些眉目,羅斯福總統迫不及待的問道。“幕後主使是誰?是不是德國人?”
胡佛搖搖頭。“我們審訊了幾個帶頭鬧事的,他們的口供很一致,花錢收買指使他們的是俄國人。”
“俄國人?!”羅斯福不禁一愣,有些不敢置信的道。“你說這件事的幕後是蘇聯再搗鬼?”
蘇聯和美國的關系并不算融洽。
當初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遭到了西方國家的仇視,加上蘇俄與德國單獨媾和,單方面退出了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令協約國壓力倍增,延遲了戰争結束的時間,更是加重了對協約國對蘇維埃的敵視。
于是,戰争結束後英、法、日、美等14個協約國組成聯軍,準備扼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
1918年3月,英國軍隊首先入侵蘇俄的北部領土。随後法、美幹涉軍先後在摩爾曼斯克登陸。日軍在海參崴登陸,入侵遠東地區,英美軍隊也相繼侵入海參崴。在南俄,協約國在俄國南部從頓河到南高加索一帶集結了13萬軍隊,與俄國內部的白匪叛軍一起向北推進。
對蘇俄的幹涉戰争,英美法等國一開始還取得了一些優勢,甚至在當地建立了僞政權。可随着蘇俄軍的反擊,加上當時一戰剛結束,聯軍士兵的厭戰情緒逐漸高漲,英國國內甚至開始了工人罷工,罷工的口號是“別碰俄羅斯”。
随後英法美等國将精力投放在支持白匪軍上面。當時俄國國內的白匪叛軍領導人主要是前沙俄海軍上将高爾察克和前沙俄陸軍步兵中将鄧尼金,他們在協約國的幫助下,再次發動叛亂,掀起了大規模內戰。
不過此時的蘇俄紅軍戰鬥力增長很快,白匪軍在紅軍的進攻下相繼失敗,高爾察克最終被活捉,被槍斃于伊爾庫茲克,而鄧尼金則通電失敗、流亡海外。
正當在蘇俄國內形勢穩定的時候,俄國人的世仇,被稱為“歐洲鞋墊”的波蘭跳了出來,波蘭軍隊在協約國的支持下,與蘇俄爆發了俄波戰争。這場戰争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一場争議極大的戰争,從爆發到結束,口水不斷,争議不斷。戰争一波三折,波蘭首先進攻蘇俄,順利的占領了烏克蘭境內,随後蘇俄軍隊又發動反攻,殺入波蘭境內,一度差點就要颠覆波蘭政權,但最後兵敗華沙城下,于是兩國議和,各自宣稱是勝利者。
蘇波戰争結束以後,蘇俄已經将大部分聯軍驅逐出國土,白匪叛軍也基本肅清,國內局逐漸穩定下來。
但是美國不僅拒絕在外交上承認它,而且華盛頓的官員們對請求去蘇聯的旅游簽證的回答竟然是:“我們不知道有這樣的國家!”
雖然美國政府極力阻擾,兩國之間還是有有貿易來往。1924年,蘇聯在美國成立了蘇美貿易公司,當時同美國的貿易額已經超過了1913年水平。蘇聯對外貿易總額中,美國占17.7%,此後的幾年,美國在蘇聯對外貿易中僅次于德國。
一直到1933年,新上任的羅斯福總統宣布美國正式承認蘇聯政府。羅斯福與蘇聯外交部長馬克西姆.利特維諾夫的廣泛接觸終于打開了雙邊關系大門。羅斯福向200名記者宣讀了他寫給利特維諾夫的信;“我相信我們兩國人民會永遠保持正常、友好的關系,我們兩個國家将為相互的利益和維護世界和平而合作。”
蘇聯方面對于條約的簽訂作了一些本質問題上的讓步、如:許諾不在美國進行供鏟主義宣傳,給予居住在蘇聯的美國人以宗教自由和一切合法權利;放棄對1918年美國派兵到西伯利亞所造成的損失的所有賠償要求等。據說這是蘇聯所簽訂的條約中最具妥協性的一個。
當然,雙方從來都沒有停止對方的抹黑,可搞出這麽大動靜還是頭一次。
胡佛卻搖搖頭。“還不能百分百确定,我們正在全力搜尋那些個俄國人。”
羅斯福厲聲道。“一定要找出來查清楚!”
“是!”
看着胡佛走出辦公室,羅斯福有些頭疼的拍了拍額頭。真要是蘇聯在背後搗鬼,那就麻煩了!這些該死的毛熊想幹什麽?難不成要聯合德國對付美國?!
莫非蘇德兩國早就達成了什麽協議?!要不然德國怎麽可能公然對美國宣戰?
羅斯福被腦子裏一閃而過的念頭吓了一跳。
可仔細一想,又覺得不大可能。
如果兩國達成了什麽協議,德國怎麽可能援助芬蘭抵抗蘇聯?
要不是德國的大力援助,一個小小的芬蘭早被蘇聯踏平了!
說不通啊!
到底什麽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