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0 章 上河工(二)

上河工并不是從六九年才開始的第一年,這個工作在五幾年就開始了。而到了現在,其實那時候的人們都已經适應并且掌握了相應的工作技巧。

就上河工這樣的工作來說,人們在挖土的時候,都是盡量減少揮動鐵鍬的次數,讓鐵鍬盡量插入土中。這樣含水量比較大的土質,基本上從河道裏面挖出來,都是能夠成為一個整塊的。

而小推車上面裝載的泥土和淤積,基本上都要裝到最滿。而除了因為陷入泥土弄不懂的時候,這個裝車的人和運送的人基本上是不會進行配合的。因為工分相同的情況下,誰幫別人做了,也就代表自己多幹了一些工作。而工分卻并不會因為這樣多幹的活而上漲一些。反過來說,運輸的人也不會因為土裝的少多跑了兩趟而多掙一些工分。

雖然沒有配合但是卻幹的有效率的原因,是因為這個工分責任塊,是兩個人在一起成為的小組要負責一個面積基本固定的土地大小。如果完成不了當天的工作,那麽這個工分是發不到手裏的。而如果幹完了一塊土地的話,還是可以再次幹另一塊土地的,這樣的工分才會增長。實打實的工分掙到手裏以後,才是人們的動力之一。畢竟為了下一代的人,為了自己的孩子,只有掙了工分才有相應的出路。

雖然那個時候對于教師的打壓是非常嚴重的,但一些基礎的物資還是需要用工分去換的。如果沒有工分,這一家老小很有可能都無法生活。

工分制度是以一個中年壯工一天的工作量為準的,一個工分為十個工分。如果能夠超過這個标準,那麽工分都會多一些。但基本上那樣的标準制定的都是非常高的,加上需要吃飯等問題。所以基本上上河工一天能夠掙到的工分大概是七分到八分。而婦女一般能在五分左右就是非常不錯的。

雖然有些教師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需要上山下鄉。但對于基礎教育的重視,我們國家是一直沒有放棄過的。而學生們下課之後,也可以選擇去幹活。一個孩子的工作能夠到兩到三分也算是不少了。

不過就是這樣的情況下,人們還是參與到各式各樣的工作當中,為的就是能夠平時能夠保證糧食果腹,在一年到頭的時候,能夠吃上那麽一兩頓精細的白面罷了。

而這樣的工作當中,白只負責施工質量的程度,而并不關注這個生活。社員們的生活是很苦的。且不說吃到的食物到底是個什麽樣子,就是能夠果腹的量,也算是很不錯了。

不過那時候糧食基本上還是要從公社裏出,所以真的困難的時候,吃飽也成了問題。而白作為施工隊,雖然夥食可以另起爐竈,可這樣的情況會産生的問題白還是考慮了。

為了保證工程質量,人們還是同吃同住同勞動。但看着普通社員的生活,白還是有些無奈。

雖然還沒到數九寒天的季節,但這個時節氣溫已經降低,夜裏的溫度也是非常涼的。這些負責工程人還有一個簡單的窩棚可以稍微擋一擋夜裏的寒氣濕氣。而一般的工人,為了能夠在第二天抓緊回來掙第二天的工分,都是在遠離河邊的灘地上挖一個淺坑,在坑中鋪一些稭稈。就這麽穿着衣服睡覺。

都知道這個時節的蚊蟲雖然減少了一些,可也是最為讓人厭惡的時間,因為這些蚊蟲需要在完全變冷之前,将最終的繁殖任務進行完畢。所以會對人進行一種搏命般的吸血。

就是這樣的環境,人們也避免去走很遠的路返回家中,浪費這樣往返的體力。畢竟能夠食用的食物不多,如果不把從食物中攝取的能量完全的用在工作上,第二天的工作肯定要差很多。

而社員們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依舊努力搶攻,為的就是來年能夠風調雨順的渡過一個種植季節,以防來年又沒有糧食吃。

衣食住行在現在人們看起來最需要的基礎生活物資,在那個年代,都很難做到完美的保障。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是最基本的。像是食物也是一些沒有油水的基礎糧食。鹽水就是每個人能夠配合下飯的唯一。住在堤防旁邊,稍微靠着堤防擋擋風,每個人只有那麽一席之地。人擠人人挨人,根本也別想有太過寬敞的空間。畢竟當時上河工,需要的人工并不是一萬兩萬的情況,稍微有個工作,動辄十萬八萬的人是非常正常的。(如果不能想象人口的多少,就去鳥巢轉轉。鳥巢裏面有九萬一千個座位,那麽多的人在一個環境當中是一種什麽樣的景象大致就能想象到了。)

而真要是家裏有事想要回家看看,腳程近一點的,可能三裏五裏的路,走着在當時那都不叫路程。十裏八鄉都是正常情況。而這樣的回家路,都只能靠着腳走,更是沒有交通工具。

衣食住行僅僅只是一方面,衛生條件更是一種問題。雖然會有專門的燒水做飯的廚房存在,可水土不服這樣的事情在那個時間還是非常正常的情況。就是有醫療組存在,可能也僅僅有一些常備藥物,暫時止住腹瀉這樣的情況。當時也并沒有那麽多的廁所存在,所以也就只有在附近找一些比較隐蔽的土地進行解決。

這僅僅是基礎條件,還有更多的困難也等着人們。但這樣的困難,也是可以通過一定的方法來解決的。而更多的情況則是靠人們堅韌的意志來克服的。

衆志成城這樣的話,從古至今都是有相應成績可參考的。如果說古代的萬裏長城等各種名勝古跡都是對于古代人意志和智慧的體現,那麽現代的各種河道治理以及随之而來的上河工工作,就是展現現代人們意志和能力的展現場。而我們國家經歷了一場漫長的抗擊侵略的戰争,戰争結束後,人們依舊還保留着相應的熱情和毅力。只不過敵對的方面從階級敵人變為了大自然,自然我們依舊有着足夠的決心來面對大自然的災害和無情。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個水閘的修建也就轟轟烈烈的展開了。

相關推薦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