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餅這種東西,都是由粗糧制作的。山區裏面把煎餅作為主食也是有着很大的原因的。
因為山區當中,适合種植的土地并沒有那麽多。正常來說,一個能夠種植糧食作物的土地,僅僅靠着山村旁邊的這點土地是完全不可能養活一個村子的人。所以人們為了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獲得更多的糧食,也只能靠着走更遠的路,去尋找更加優良的土地,來收獲相應的糧食。
在那個時代,山區裏面有手藝的人,才是過得比較好的。像是石匠這樣的技術工種,基本上都不需要去耕種土地來進行生存。當然石匠的手藝一般在村子裏面都是家庭式的代代相傳而來的。所以一般來說,還是會有相應的人來種植土地。
而煎餅這種食物也就應運而生了。
煎餅的制作首先說是比較簡單的,只要有竈坑,再有一塊光潔的鐵板甚至是石頭板都能制作。當然專用的工具還是鏊子,而粗糧經過配比之後,放在這裏經過醒制之後,就能夠進行煎餅的制作了。
當然這種酸煎餅的出現,剛剛開始的時候,估計也是因為夏季的時候,早早起床在家醒制粗糧面糊的時候。因為一天的農忙,讓這個面發酵了,而産生了酸味。而物資不豐富的情況下,這樣的酸面也不可能選擇丢棄,只能将這樣發酸的糧食攤成煎餅。
可随着普通煎餅和酸煎餅的對比之後,人們發覺酸煎餅雖然味道有些酸澀,可卻更加柔軟細膩。加上消化起來并不會有那麽多的燒心感覺,漸漸地人們也就會轉而專門去食用酸煎餅了。
而我們說為什麽山區裏的人會選擇煎餅作為食物,其實主要的原因也是因為以下幾點。
第一煎餅的制作簡單,相比于饅頭和米飯這樣的主食,煎餅的制作會比較的容易。從和面的時候,就不需要太多的時間,只要有水有面,等待一段時間就可以烙制出相應的煎餅。
第二煎餅的儲備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相對于饅頭和米飯來說,煎餅本身的含
水量就要小很多,而這樣的煎餅制備出來之後,就會比較容易儲存而不會出現變質的情況。像是米飯和饅頭這樣的食物,在過去沒有冰箱的時間可能在炎熱的夏季只需要一個中午的時間就會完全變質而無法食用。
第三煎餅這種東西因為其本身足夠薄又能夠進行折疊,能夠在身上攜帶比較大的量還不至于因為風沙而讓煎餅本身沾上相應的髒污。這樣食用起來,就會讓人感官上覺得衛生一些。
因為山區幹農活的時間,與平原地區有着完全不同的感覺。基本上要起個大早,之後就上山去幹活。而因為來回的路程上實在是過于漫長,而浪費來回路上的能量,不如在地裏面多幹一點活。
而煎餅經過水泡之後,會脹大很多。而脹大了之後其實飽腹感就會強很多。這一天的主要能量,基本上都在這個煎餅提供了。而下午收工的時候,會比較早一點。因為要趁着有光亮的時候,回到家裏把需要做的食物準備出來。畢竟山溝裏面,太陽落山要比平原地區早很多也冷很多。
這樣的情況下,早上弄好的粗糧面糊,就已經醒好。只要進行烙制就可以做熟了。而烙制完成的煎餅,可以一次性做完一周甚至是半月的口糧。即使是在炎熱的夏季,這樣的酸煎餅大概放置一周也并不會出現什麽變質的情況。而當時的山區當中,缺醫少藥的情況下,自然是對于食物的質量也是比較看重的。
配合煎餅使用的食物,其實還是比較多的,而為了補充沒有的鹽分,同時為了保障營養。到了後期鹹魚蝦醬這樣的東西,成為了配合食用的主要輔料。
可吃煎餅作為主食,總歸還是有一定的問題。首先就是煎餅這樣的食物,如果不泡水的話,幹吃雖然口感會比較細膩而且有韌性的情況,可咀嚼費力,撕咬困難是煎餅的一大劣勢。
(但煎餅制作的最大一種劣勢,卻是當時人們想不到的問題。煎餅本身是不能用新糧食制作的,具體的原因不太清楚,但根據經常制作煎餅的人來說,新糧食制作煎餅的話,首先說是不能成為一個整體。即使是能夠做成煎餅,這個煎餅也是一種非常松散的感覺。不過就現代科學研究過,陳化糧裏面或多或少的都會存在一定量的黃曲黴素,而這種毒素攝取到體內之後,很難拍出體外。)
白早早就發現自己家裏的親戚們,其實牙齒都有一種內扣的感覺。這個內扣的牙齒是因為人們在撕咬煎餅的時候,人體自然而發生的一種改變。這是肌肉力量的一種适應性罷了。
所以為了避免各種各樣的已知問題,白才沒有選擇回到家鄉,而是選擇去一片新天地之中開創一個新的生活,一種從未體驗過的生活來改變自己和自己家人的命運。
這也是從部隊裏面離開的時候,白自己選擇的一條道路吧,畢竟從部隊離開了也并不代表不能為這個社會創造價值,并且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就是地方也确實是需要一些人才來開展相應的工作。當年為了理想選擇的從軍,現在自然也能為了這份理想重新進行一種嶄新的工作。
而禮雖然作為一個新時代的新女性,可傳統的意識還是保留在在自己的腦子,自己的身體當中。就如同自己的鄉音一樣,無論去哪裏,無論走過多少地方,依舊不能改變的東西。
而這樣的情況就讓禮對于白的決定都不會有任何的反對。
傳統的教育在這個新舊交替的時代,如果沒有強制性的政策,是不可能從一個人的自身而改變的。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基本上不可能簡單的改變的。所以等白被調入水利局的施工隊伍作為隊長的時候,沒人會阻攔這樣的選擇。而這也讓白自己的才華得到了非常完美的展示了。
當然,這也跟時代背景有關系。建國以後,政府對于海河流域的治理是非常的重視,而建國之後的最初幾年,一直都在整個海河流域當中進行堤壩加固,擴大入海道等一些措施來進行治理。一九五七年編制完成了《海河流域規劃草案》,但之後的幾年,卻發生了非常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