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法魯克一世1
很快,一支龐大的工程隊伍來到這裏,展開挖掘工作。
雖然雅尼克很想親眼看看挖出來的金子,可沒有十天半個月,這些巨石是清理不幹淨的,而他也沒閑工夫在這裏等那麽久,只能提前打道回府。
離開埃及之前他寫了份勸降書,灑在開羅城裏。不過這位韋維爾上将顯然是個死忠分子,對這些勸降書置之不理。
兩天後的深夜,十架he117轟炸機慢悠悠的飛臨開羅上空,雖然開羅城實行了燈火管制,可包圍開羅城的德、意、法聯軍營地燈火通明,這些轟炸機想找不到目标都難。
“投彈!”
随着投彈手用力拉下扳手,彈倉裏的十枚炸彈間隔幾秒鐘依次落下。
這些可不是普通的航空炸彈,而是德軍的秘密武器之一的雲爆彈。每枚雲爆彈重達500公斤,十架轟炸機共投下了50噸雲爆彈。
雲爆彈和普通的炸藥爆炸不同,因為雲爆彈會利用爆炸範圍內的氧氣,而普通炸藥則依靠的是自身來供氧。因此就威力方面而言,雲爆彈是等質量TNT爆炸威力的5到10倍。作用原理就是依靠自身的燃料和空氣充分的混合,最後再次引爆形成高溫(3000攝氏度左右)、高壓(中心點的壓強高達3000千帕)、高速(1500米每秒到3000米每秒之間)的大面積沖擊波,通過爆轟、燃燒和窒息來消滅有生人員,這三點中的任何一點對于人員來說都是致命的。
而且雲爆彈是一種面殺傷型武器,投放時對精度沒有太高的要求,燃料和空氣混合産生的氣溶膠密度是大于空氣的,所以會向低處流動填滿整個空間,對戰壕、地堡這類的密閉型空間的毀傷效果尤為明顯。
此時一架直升機正懸停在包圍圈的上空,機艙裏意大利和維希法國軍官們目瞪口呆的望着開羅城內不斷升起的巨大火紅色蘑菇雲,嘴裏連喊上帝。
遠處爆炸的沖擊波甚至波及到了這邊,直升機在沖擊波中有些颠簸,同乘的隆美爾抓住一旁的扶手,看着這些滿臉震驚的軍官們笑笑道。“諸位,不用大驚小怪,這并不是我軍的殺手锏。不久的将來,我軍将擁有一枚就能摧毀一座城市的超級武器。”
聽聞意大利和維希法國軍官們無不瞠目結舌,眼中露出深深的畏懼之色。
開羅城內到處都在燃着熊熊烈火,硝煙四起。雲爆彈爆炸範圍內的建築物成了一片廢墟,人員或被烤焦,或窒息而亡,傷亡慘重。
第二天一大早,忙碌了一整晚的韋維爾上将拿到了傷亡統計。拿着統計報告的雙手止不住的顫抖,僅僅一個晚上的時間,竟失去了将近五分之一的兵力!!
令他想不明白的是很多隐蔽工事并沒有遭到破損,可躲在裏面的士兵卻無一生還。這些死者的屍體沒有彈片的殺傷痕跡,也沒有燒傷,只是嘴巴大張;不少人垂死前都生生抓破了自己的喉嚨,血肉模糊。
上午,德軍再次灑下傳單,內容很簡單。
若不投降,今晚投下更多的炸彈。
“投降!投降了!”早已被友軍可怖死相吓破了膽的埃及、印度士兵們争先恐後的丢盔棄甲,跑向城外的聯軍陣地投降。
短短半天的功夫投降人數多達幾萬之衆。
韋維爾上将死拼到底的決心也差不多煙消雲散,這要是再來幾輪轟炸,那開羅城裏還有活人嗎?最重要的是萬一這種可怕的炸彈正好落在他所在的地下工事上……
想想那些屍體的慘狀,韋維爾上将的臉色有些發白。
猶豫半晌,他向倫敦發了最後一封電報,随後宣布全軍投降。
德意法聯軍浩浩蕩蕩的開進開羅城。
隆美爾壓根就看不上這位韋維爾上将,簡單的受降儀式後直奔阿蔔丁宮。
阿蔔丁宮由穆罕默德.阿裏王朝的伊斯麥雅.帕夏下令建造,聘請了法國建築師設計,于1863年開始建設,歷經11年于1874年開始使用。阿蔔丁宮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豪華的宮殿之一,無論是從裝飾,還是繪畫方面都是極其奢華的,宮殿的客廳等大都是用純金裝飾的,可見其不是一般的華麗。
走進王宮,空氣中飄着淡淡的血腥味,地面上到處都是還未來得及擦拭幹淨的血跡。
隆美爾微微皺了皺眉,不遠處的軍官跑過來敬了個禮。“報告将軍,王宮的衛兵反抗,已被全部消滅。”
“法魯克一世呢?”
“已經控制住了。”
隆美爾點點頭,繼續往裏走,走進裝飾的富麗堂皇的廳堂,看到幾個士兵正看押着幾個跪在地上的男女,準确來說是一男多女。
“将軍!”
聽到幾個士兵敬禮,跪在地上的男人悄悄的擡頭望向隆美爾,與他淩厲的眼神對了個正着,慌忙的低下頭。
隆美爾看着這個稚氣未脫的年輕人,臉上露出一絲笑容。“你就是那個‘開羅小偷’”
有一次宴會上,英國首相丘吉爾的一塊懷表被偷走,還好他及時發現。不過讓他沒想到的是,這個小偷竟是埃及國王法魯克一世。要知道,埃及可是英國的半殖民地啊,偷東西偷到主子頭上,這玩笑可開大了。丘吉爾為此大發雷霆,英國政府更是嚴正抗議,迫于無奈法魯克才将懷表交還丘吉爾。
有過一次教訓之後,法魯克并沒金盆洗手,為了精進業務,法魯克找遍全國,最終在監獄裏找到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扒手拜師學藝,學了一身竊盜功夫,學成之後便縱橫于宮內各種舞會及晚會,游走貴賓之間行竊,并将得手之物當作個人收藏。
原時空的1944年,伊朗國王送葬隊經過埃及時法魯克一世從這位國王的屍體身上的偷出了其陪葬物,包含寶劍、寶帶和勳章。
法魯克偷東西純粹是為了開心,滿足其擁有一切漂亮東西的心理需求,而不是對它們加以利用。他所偷來的東西,有許多對他毫無用處,到手後只好丢進倉庫裏。偷來的贓物越來越多,以致于王宮後來只好專設一座倉庫來放這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