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波蘭後事
雅尼克來到另一邊的會議室。戈培爾、施佩爾、萊因哈德等人早已等候在這裏。
“諸位,波蘭戰役結束了。我們來談一下該怎麽處置波蘭。”
萊因哈德恭聲問道。“殿下您是打算殖民他們還是同化他們?”
雅尼克無奈的嘆了口氣。“當然是同化了。多虧那該死的美利堅,這年頭想玩殖民什麽的越來越困難。奴隸什麽的總會引發不斷的反抗,他們是三千多萬人,不是豬,也不能都殺光吧。所以我決定對波蘭施行懷柔政策,慢慢将其同化。”
衆所周知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成為最大的贏家。膨脹的美國自認為自己是世界第一經濟體、第一工業強國,又是一戰的戰勝國,而且在一戰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英法又嚴重衰落,所以美國人認為一戰後他們能和英法一樣,成為世界秩序的制定者,甚至可以取代英國的霸主地位。但沒有想到,雖然美國人在一戰後異軍突起,但仍然不是英國人的對手,不僅被英法擠出了他自己倡導的國聯,而且多次被英國打壓。
雖然美國在經濟和工業領域超過了英國,但在政治影響力上仍然遠遠比不上英國。政治影響力除了實力的比較以外,還與國家威望有關,國家威望是需要時間積累。美國底蘊太淺,雖然經濟水平超過了英國,但政治影響力遠遠比不上英國,這就是暴發戶和資本家的區別。人家是積累了幾十年上百年的商業家族,人脈和影響力遠遠超過你,不是你買輛豪車就能擠進別人圈子。當時的美國也是如此,不是你經濟上去了就能取代人家,這需要時間積累和機會。
英國作為世界老牌殖民霸主,其鬥争手段和外交智慧遠在美國人之上。英國用娴熟的外交技巧和各種手段,一直想方設法的打壓美國,在幾次交鋒中,美國都敗給了英國人。
比如在經濟領域,雖然美國成為了經濟霸主,經濟和工業實力遠在英國之上,但英國人并沒有束手就擒,只用了一招殺手锏就差點把美國幹翻。為了對付美國,英國推出了“帝國特惠制”,英國要求下屬的各殖民地以英鎊作為貿易的基準貨幣,帝國內部各地區之間進行低關稅的自由貿易,對外則征收高達30%以上的高關稅。
這一政策可坑苦了美國。1924年,美國的工業産值已經占了當時世界總量的48%,但英國的大招一出,美國産品立馬沒了市場,也無法獲得英國殖民地的原料,美國過剩的工業産能只能自己消化,這也是導致美國經濟大蕭條的一個重要原因。
要不是二戰爆發,美國的日子未必會有多大的改善,起碼會被英國折騰的元氣大傷。
美國人當然看出了其中的道道,開始暗中布局。
先是由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十四點原則”原則。這玩意表面上标榜“民族自決“,反對“秘密外交“,倡導建立世界和平;實際上是卻美國企圖利用戰争中增長的實力,削弱英、法兩國的實力,孤立新生的蘇俄,準備重新瓜分世界的宣言書。
先是奧匈帝國與奧斯曼帝國中了招,分裂成了無數個小國家;而英法的地位和影響也逐漸開始動搖、削弱。雖然英法等國反其道而用之,利用這條原則衍生出一種擴充勢力範圍的新政治制度——委任統治制度,可惜不久後爆發了二戰。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通過貌似慷慨的《租借法案》,美國在經濟上完成了對英國敲骨吸髓的壓榨。
剝削英國的實際經濟利益,還不能滿足美國的胃口,羅斯福與斯大林共同倡導民族自決原則,并使之成為國際法基本原則之一。美蘇這樣做的目的,同樣是為了借此削弱依靠殖民地稱霸的英法等傳統殖民帝國。
羅斯福強調說:“美國和蘇聯不是殖民大國,我們更容易讨論這些問題。我想殖民帝國在戰争結束之後不會存在很長時間。”戴高樂當時也看得很明白,羅斯福支持世界上殖民地獨立,而這些新獨立的、羽毛未豐的國家,一定會依靠美國的慷慨而度日。這些國家政府的人事和決策也會受到華盛頓和羅斯福的遙控指揮。
雅尼克可不覺得他們能跨洋登陸美國本土,将其打敗。畢竟特殊的地理位置,美國根本不用擔心別國入侵領土。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個國家可以作為天然屏障,而且美國根本不用擔心這兩個國家攻打自己,需要防禦的只有東、西兩側。而這兩邊又是極其寬闊的海洋。想攻打美國本土只能通過海上運輸或者空中運輸。
這種情況下他要是到處搞殖民,就算歐洲戰争結束了美國也不會消停,肯定會到處煽風點火。與其到時候到處疲于救火,倒不如幹脆不用。
“從一個小孩上小學開始到中學畢業一共要12年,三四個十二年應該差不多能完成了。”揮揮手,身後的安妮将幾本小冊子發給衆人。“這是我簡短整理的同化政策條例,具體細節等過幾天抽空寫出來。”
“萊因哈德,GSP全面滲透進波蘭,嚴密監控波蘭的精英階層。教師、牧師、學者、社會名流、還有那些文化産業。”原本打算借蘇聯人的手清洗掉一批波蘭的精英階層的,現在只能自己動手了。“凡是反對德意志,對帝國心存不滿甚至懷有敵意的,統統都給我丢進集中營裏,這件事上帝國可沒有底線可講,要絕不留情。對于那些安分守己的平民和為我所用的精英階層,要做到秋毫不犯加上一些安撫手段。”
叮囑一番後雅尼克望向戈培爾。“戈培爾博士,盡快整合波蘭的宣傳部門。”
“了解,殿下。”宣傳戰可是戈培爾的拿手好戲,不用雅尼克多說什麽,他就知道該怎麽做。他有句名言。“宣傳的秘密就在于宣傳的對象尚未察覺自己被滲透的時候就近入宣傳的主題。宣傳當然是有目的的,但這目的必須巧妙而高超地掩蓋起來,以致宣傳對象絲毫察覺不到。”
“施佩爾博士,盡快恢複波蘭的生産工作。清洗掉所有工商業巨頭,至于怎麽分配利益,你寫一份報告給我就行。當地工人的工資就按照德國公民的标準發放,再配合其他方面的福利政策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
原時空的德國占領波蘭之後執行了強盜式的掠奪。按照小胡子的命令:凡是能夠用于德國戰時經濟的原料,廢鐵,機器等,都必須從該地運走,對于維持僅足以糊口的低生活水平并非絕對必要的企業,必須遷移到德國去。在占領波蘭的前四年內,l還從波蘭運走糧食達376.8萬噸,把波蘭經濟削減到僅夠維持當地居民生存需要的最低限度;
德國駐波蘭總督弗朗克博士甚至還發出公告:在波蘭的一切財産,不論其為猶太人所有或為波蘭人所有,一律無償沒收。
在雅尼克看來這般不辭辛苦的把波蘭的工業設備拆除運到德國的行為簡直就是深井冰。難道這些工廠不喝萊茵河裏的水就造不出東西?把所有的企業集中到一起,方便盟軍一并炸毀麽?搶走波蘭人的一切財産,這不就是逼着別人造反麽?
為了防止日後有可能的戰略轟炸,雅尼克嚴禁将這些波蘭工廠裏的機器設備運走,就地繼續生産。那些被分配到這塊蛋糕的德國企業家們随即派出了手下得力的工程師與經理人開始對波蘭工業的利用,同時還提高了那些工人們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