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嚴帶着十幾個随從自函谷關出發,一路跋山涉水,經過十幾日的辛苦攀行,相繼翻越了熊耳山和伏牛山,終于出現在了丹水境內。
見到田疇之後,李嚴開口第一句話就是:“公子率軍已過函谷關,趕緊整頓手下,前往長安增援!”
田疇對此毫不驚訝,說道:“前段時間,逗留長安的丁況已經派人傳來董賊被誅的消息,我便開始讓鄧海和陳貴等人秘密籌備,如今終于可以派上用場!”
丹水距離長安不過五百多裏,兩地之間消息傳遞的速度遠遠快過從長安到幽州。上半年幽州的戰事還未發生之前,劉和便派丁況秘密返回長安,暗中關注司隸地區的形勢,随時向幽州和丹水方向提供重大情報,所以田疇暗中與丁況保持着聯系。
當李嚴看到昭家塢堡內堆積如山的糧食和兵械铠甲之後,大吃一驚,他實在無法想象田疇如何在短短一年時間之內,就能籌措到如此巨量的戰備物資。
田疇告訴李嚴,這些物資有一半來自丹水、商密、南鄉和順陽的官庫,還有一半則是從各處塢堡“勒索”得來,至于那些五花八門的兵器铠甲,有的出自豐鄉城的作坊,有的繳獲自袁胤和張勳的潰軍,有的來自鄉間鐵器鋪。
雖然這些兵器铠甲無法與幽州正規步兵的制式裝備相比,但與各地鬧事的黃巾流民手中所持武器相比卻又強出不知幾倍。
真正讓李嚴覺得震撼或者不可思議的,則是申息軍的整體素質和精神面貌。
一萬多申息軍戰士從各鄉各村彙聚而來,他們與當初攻打丹水縣城的鬧事平民完全不同,不僅衣衫整齊、身形健碩,而且目光堅定,紀律嚴明。
雖然不知這支軍隊的真實戰力,但李嚴卻從士兵們的眼神中看到了一股子熾熱和向往之情。
“丹水自古出強兵,這支部隊只要經過幾次實戰磨煉,便可成為真正的強軍!”
誓師大會結束之時,李嚴對田疇如是說。
李嚴抵達丹水的第三天,一萬申息步兵從三戶亭秘密出發,直撲僅有數百士兵留守的武關。
就在田疇率軍出征的當日,屯兵潼關的劉和接到長安方向急報,得知王允将呂布調回長安城內擔任守将,命令徐榮、胡轸和段煨三人組成一支人數大概四萬的聯軍,在豐鄉城以西阻擊李傕、郭汜、張濟和樊稠的部隊。
劉和不由大罵:“王允這個老匹夫!怎麽可以在兵力處于劣勢的情況下派出主力部隊與李郭等人決戰呢?這不是逼着胡轸和段煨倒向李傕和郭汜麽?”
郭嘉這次難得沒拆劉和的臺,而是皺眉說道:“徐榮此人雖有統兵之才,可惜手下卻沒有太多聽從指揮的士兵,這次只怕是要死在李傕和郭汜的手中了。”
劉和心中不由一驚,為郭嘉的敏銳而折服。
歷史上,徐榮便是被王允這個老混蛋給坑死的。當時李傕和郭汜糾集了十幾萬大軍與胡轸和徐榮的部隊戰于新豐,結果胡轸戰敗投降,而徐榮卻在戰鬥之中被殺,主要原因就是徐榮手下沒有多少真正聽他命令的士兵。
如果王允派出呂布迎擊李郭,讓徐榮鎮守長安,情形很有可能發生變化。
更讓劉和無語的是,此時王允竟然派出唯一一支由保皇黨皇甫嵩控制的部隊前去攻打董卓的老巢郿塢,而長安城內留守的禁軍大多數卻是董卓的舊部!
在劉和看來,自從王允控制了長安的朝局,他所走的每一步,都是作死的節奏,基本上別人想攔都攔不住。
關鍵是,王允現在還想把劉和拉過來墊背,這讓劉和覺得非常不爽。
讓劉和騙個潼關,抓點董卓舊部什麽的,他倒是非常樂意;讓大公子營救蔡家妹子和大學士蔡邕,順手再将小皇帝弄回洛陽,他也不會反對;可是,如今劉和卻要面對李傕和郭汜越打越多的部隊,如果稍有不慎,那就血本無歸,甚至連自己小命都搭進去。
劉和一直想将徐榮收為己用,可看到如今的長安局勢,卻是不敢輕言前去營救,只好問計于郭嘉。
劉和恬着臉對郭嘉說:“奉孝啊,如今我想救徐榮一命,不知可有什麽妙策?”
郭嘉搖頭說:“我只是被你挾持的人質,又不是你的軍師,為什麽要幫你出主意?上次潼關那事,已經讓你得了便宜,做人切莫貪心啊!”
聽話要聽音。劉和一聽郭嘉沒有将話說死,于是小聲對他說道:“這一路上我把先天不足的危害已經告訴你了,現在你若是幫我出主意,我就教你如何調理身體,免得你子嗣不旺,英年早洩!”
郭嘉也小聲對劉和說:“你那法子當真管用?”
劉和拍着胸脯:“騙你不是娘養的!”
“好,這次姑且信你一次。若是敢戲耍于我,以後有你後悔!”郭嘉懾于“先天不足”的可怕後果,終于向某個猥瑣的家夥低頭。
郭嘉這次給劉和出的主意依然簡單實用,沒有太多的花哨,還是立足于幽州騎兵高速穿插的機動性,以及趙雲、張郃等武将在臨陣指揮方面表現出來的突出才能。
郭嘉建議劉和給屯兵華陰的趙雲下令,讓其率軍先向北面而去,然後從臨晉以北向西高速行軍,繞過重泉、蓮勺、萬年和高陵等地,突然出現在徐榮、胡轸和段煨聯軍的後方,然後大造聲勢,謊稱己方是從并州南下增援長安的袁紹軍先頭部隊,這樣可以穩住胡轸和段煨的軍心。若是胡轸依然想要投向李郭一方,那麽趙雲也可見機行事,直接将孤軍奮戰的徐榮救走。
趙雲在行動的同時,潼關方向可以釋放幾十個涼州俘虜,讓他們逃回李郭軍中報訊,使得李傕和郭汜察覺後背危險,不敢将所有兵力投入到西線戰事,這樣又可以為徐榮、胡轸和段煨的聯軍減輕不小壓力。
如果李傕和郭汜敢于派出一支部隊前來攻打潼關,郭嘉也想好了一條應對的計策,保管讓這支部隊有來無回。
劉和這邊一番緊急部署,趙雲立即率領五千騎兵連夜撤出華陰,按照預定的路線繞往北邊,而與此同時,李傕、郭汜、張濟等人也沒閑着。
李傕将七萬大軍分為左中右三路,其中左路兩萬兵馬由張濟統領,中路三萬兵馬由李傕和樊稠統領,右路兩萬兵馬由郭汜統領,三軍呈品字形向長安方向推進。
負責迎擊叛軍的徐榮不顧胡轸反對,強烈要求将三部兵馬集聚在霸水東岸的霸陵一帶,達到背水死戰的目的。胡轸不聽徐榮勸告,率領本部一萬五千兵馬前出曲郵,段煨也帶着一萬五千兵馬向西挪動十裏,将部隊駐紮在枳道亭。如此一來,防守方的四萬部隊也是分兵三處,擺出一個“品”字形迎敵。
在己方兵力不占優勢的情況下,徐榮堅持将三股部隊聚在一起的建議無疑是可取的,因為四萬大軍一旦抱成團背水死戰,那麽就算叛軍七萬兵馬呈品字形包圍過來,那也不見得就能一口吞下對手,說不定還會因為指揮協調不同步的問題,反倒給防守一方帶來反撲的機會。
只可惜,胡轸和段煨與徐榮職務齊平,三人互不隸屬,所以誰都不肯聽別人指揮,因此無法形成合力,注定了失敗的命運。
李傕得到哨探傳回的消息之後,撫掌大笑說:“胡轸剛愎自用,段煨疑心病重,如今只剩徐榮率領一萬兵馬攔在前方,吾軍可以輕松攻至長安城下!”
軍師賈诩獻計:“可派人暗中聯絡胡轸,讓其不要與我軍發生正面沖突,事成之後可共享長安。段煨生性多疑,拉攏恐難湊效,不妨派出張濟一部前去驅離,逼其讓路!”
李傕采納賈诩的建議,立即派出胞弟李應前往胡轸軍中游說,同時給屯兵骊山以南的張濟部下令,命其率軍進逼枳道亭,纏住段煨。
李應悄悄見到胡轸之後,送上李傕的親筆書信,勸其陣前反水,結果被胡轸嚴詞拒絕,不過胡轸并未殺掉李應,而是又派人将其悄悄送回李傕的軍中。
對于胡轸這個值得玩味的舉動,李傕有些吃不準,賈诩卻是一眼看破。他對李傕說:“胡文才對長安方向還抱有幾分幻想,只需敲打一番,他就會投降。”
李傕于是盡起中軍三萬兵馬,與郭汜的部隊合在一起,突然圍攻曲郵。胡轸的部隊與李郭聯軍稍一接戰,便出現大面積的潰散,胡轸無奈之下只好向李傕和郭汜投降。
收拾完了胡轸這股部隊,郭汜和李傕就更不将只有一萬兵馬的徐榮放在眼裏,他們率軍來攻霸陵,與徐榮的部隊發生了一場激戰。
徐榮兵力雖少,但依托霸陵城的防護,沉着指揮部隊作戰,給李傕和郭汜造成不小麻煩。經過半日血戰之後,因為兵力遠遠不如李傕和郭汜,徐榮的部隊傷亡慘重,漸漸露出潰敗的跡象。
危急關頭,忽然一支多達五千的騎兵自北飛馳而來,掀起漫天塵土,人馬嘶吼,直奔霸陵城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