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桓每天到槐溪石橋聽各種關于藺小砧的傳聞。
只要杜桓一來,大家就不說藺小砧了,只說杜桓的娘子又和江湖門派在哪裏惡戰了一場。杜桓很是得意,道,我娘子是那麽好抓到的麽?
這時,藺小砧已經成了一段新的傳奇。
幾乎所有的蜀山百姓都關心着她的命運。
本來,一開始,大家以為用不了幾天,藺小砧就會被抓或被殺或投降,一般百姓也不甚關心這種江湖事,但是到了後來,每天在各種場合,都會聽到關于藺小砧的各種傳聞,每次都是藺小砧以一敵衆,機智百出,于是,人們也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同情總是處于弱勢,又總能占到便宜的藺小砧,甚至開始喜歡上這個傳聞中的蜀山傳奇人物了。
每當有傳聞說,藺小砧被抓住了,聽的人都會面露惋惜之色,但新的傳聞很快又到了,說藺小砧又出現在某處,大家又欣慰了。
後來甚至會在茶樓裏聽見一陣歡呼聲,那是因為一個滿臉是汗的漢子飛奔而來,向大家報告,藺小砧又逃脫了。
掌櫃的也會笑眯眯地對大家說,今天茶錢免了。很顯然,掌櫃也是藺小砧這個東蜀山的江湖故事的忠實的聽衆。是藺小砧的忠實的擁護者。
這件事一直傳到成都府和更遠的地方。從成都府回來的蜀山的人,除了說成都府的繁華,說成都府的女人除非是廟會,都不會在大街上抛頭露面,就會得意地說道,現在成都府的小孩子騎竹馬扮家家,誰都争着扮藺小砧。
而成都府的書商早已刻印出了許多種傳奇話本,有叫做《藺小砧傳》的,有叫做《蜀山女俠傳》的,已經賣到了渝州,現在搶手得很,兩錢的銀子還買不到薄薄的一冊,連江浙過來買蜀繡的商人都要帶一摞回去。
還說,現在成都府的說書人如果不會說一段藺小砧的書,那是要被人轟下臺的。甚至有人家生了女孩取名叫小砧的,而在廣元一帶,已經有藺小砧的門神像了。據說貼了後,家宅安寧,人畜平安。
連最恨藺小砧的杜仲平也托他的書商朋友弄了一冊《蜀山紅娘錄》,刻印粗糙,一看就是趕制出來的,也是寫藺小砧的。杜仲平看了一會兒,笑對渾家道,荒唐,當真荒唐,什麽一劍就殺了十幾個人,人家站在那裏等你來殺麽?還有,什麽徒手撕壯漢,這還是人麽?不過,說歸說,杜仲平又津津有味地接着看。
杜桓也湊過來,既是寫我娘子,書中可有寫到我?
“啪”地一聲。
由此,藺小砧已經從東蜀山的妖女化身為大衆心目中的英雄了。
但這位英雄還在逃亡的路上。
而且,令整個蜀山那些不認識她的小民們擔心的是,藺小砧已是強弩之末了。因為九大門派的網越收越緊,按照她現在逃亡的速度,可以推斷,藺小砧面臨着一個可怕的難題:
那就是,她根本沒有時間睡覺,所有的人都知道,這一點對于一個逃亡中,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人來講,是致命的。
而且,藺小砧的左腹中了一劍。是葉飄葉刺的。
這之前,藺小砧也曾負過傷,但這一次顯然不同,因為這一劍是葉飄葉刺的。
葉飄葉甩開其他的追殺高手,在亂雲渡截住了逃亡速度顯然慢下來的藺小砧。
上午,亂雲渡上果然亂雲橫渡晴空。
當時藺小砧混在一夥販賣萬州苎麻的販子中,作村婦打扮。這些人好像也知道她就是藺小砧,但沒有人聲張。
葉飄葉一眼就認出藺小砧了。看着藺小砧笑笑,藺小砧也回以燦爛一笑。
就像她們是朋友那樣一笑。
先是有幾個人發現勢頭不對,避到一邊去了,後來渡口的人都發現不對了,全都遠遠躲開,各自找一個安全的地勢,屏息看着。再後來,集上的人都聞訊趕來。
雖然大家都沒見過這兩個東蜀山江湖的傳奇人物,但根據現在的江湖傳聞,傻子都猜到了她們是誰。
只有一個在渡口賣麻糖的漢子說葉飄葉是藺小砧,錯把藺小砧當作了葉飄葉。
旁邊的人小聲糾正道,你看衣服光潔的那個才是葉飄葉。藺小砧不知多久沒有梳理過了,你看,哪個頭發亂?對了,應該那個才是藺小砧嘛。
藺小砧的發亂如亂雲渡的雲。
葉飄葉的劍疾如亂雲渡的風。
藺小砧不得不先出劍,因為在時間上她耗不起。
這一戰在蜀山江湖上被稱為亂雲渡之戰。有亂雲渡的近千人觀戰,後來很多東蜀山的武林高手都找到了當時觀戰的人,要他們複述當時二人的出招回合。希望能拼湊還原出整個打鬥過程。從而從中得到一些武學上的啓發,就好像文人總想讀到大師的好作品那樣。
這确實是武學史上的一次典範的驚險的惡戰。
然而只是徒勞,因為觀戰的人幾乎都看不清她們的身法,更不要說招式了。只說好看,不像是打架,像跳舞。
除此之外,他們大致看出來葉飄葉占據上風。
葉飄葉從一開始就占據上風。這點武林高手都知道。因為受傷的是藺小砧。而且傷得不輕。東蜀山武林很多人開始懷疑葉飄葉在關鍵時刻放了藺小砧一馬。只是礙于落花樓的勢力,不敢明說。除非竹西寺執事會要追查此事。葉飄葉本人絕口不提這事,她說自己只會向竹西寺的執事會解釋事情的經過。因為事關重大。
竹西寺執事會果然派出七名武學理論的名宿,開始對亂雲渡一戰進行評估。事情的真相震驚了整個蜀山江湖。
原來在藺小砧不敵葉飄葉時,觀戰人群中有人放暗器助陣。這種暗器感覺上很像飛刀門的梅花針,力道之勁猛,發暗器的人自是高手。其時,亂雲渡大風,而那細細的暗器卻力道不減。這就是藺小砧最後負傷逃脫的原因。
當時幾個隸屬若水七十二舵的弟子也在現場,他們雖然沒看到暗器,但多少習過些武,雖然看不懂二人的劍式奧妙,卻也證實了後來葉飄葉的步法突然大亂,好像在避着什麽看不見的古怪東西。
誰在暗中助藺小砧。這下問題麻煩了。
因為竹西寺執事會經過分析,他們和葉飄葉一樣感覺到,助陣的高手很可能來自西蜀山。
這就是說,西蜀山江湖已經參與進來了。而且,這次助陣當然不是巧合,或者這不止一個助陣的人其時早就在一路保護藺小砧了,這也就解釋了幾次藺小砧離奇地不可思議地化險為夷。
竹西寺掌門,東蜀山的盟主屈還山這下坐不住了。整個東西蜀山都在觀望他怎麽處理這突然的變故。沒有證據,但又不能不警告西蜀山。大家都說,這可是一件棘手的事。
屈還山給西蜀山毒屍門長老會寫了一封信。其中一段為江湖稱道,是這樣的:
東西蜀山昔日勒石為銘,百年若水東去,至今立于江畔。貴長老會前信所言欲助我除逆,我東蜀山萬不敢從教。貴會所屬弟子,攜帶鐵器,便是一針之微,如若越若水界碑一步,東西蜀山戰事開矣。則我東蜀山碎為瓦礫,必不為西蜀山之玉全。
這裏有一個蜀山江湖的典故。信中所說的“勒石為銘”和“若水界碑”乃是百年前東西蜀山停戰時在若水共同立下的石碑。上面銘刻着東西蜀山百年來遵守的誓言:東西蜀山的武林門派永不往來也永不宣戰,雙方武林門派所屬的弟子絕不到對方地界去,一般跑江湖的人過若水,也絕不攜帶鐵器。
屈還山這封信擲地有聲。本來沒有證據,不便質問對方暗派高手助陣藺小砧。如今卻借對方前信之題,發揮一番,警告西蜀山不要派人過來搗亂。最後一句更是铿锵有力,大漲東蜀山武林之氣勢。
藺小砧能夠體會屈還山寫完這封信後愉悅的心情。
一切都在自己的這位屈還山的算計中發展。
然而,藺小砧的逃亡卻越來越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