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88 章 德蘇戰争(42)

第六百九十八章 德蘇戰争(42)

聽到101號鐵路橋梁被炸毀的消息,雅尼克忍不住吹了聲口哨。平地上的鐵軌就算被搗毀一段,也很容易修複并恢複通車,可橋梁被炸毀可不是一兩天就能修複的。而且就算蘇聯人不計代價以最快的速度恢複通車,近萬公裏的鐵道線,有的是地方搞破壞。

即便美國人運到遠東的物資堆積如山,運不到前線有什麽用呢。

雅尼克繼續琢磨該怎麽解決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那些被包圍的蘇軍。這麽多城市一座座打巷戰也不現實,要是各個都打成原時空的斯大林格勒那樣,那得打到什麽時候,付出多大的代價。

想了半天,雅尼克拿起電話。“戈培爾博士,讓那些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士兵寫勸降信,每個人都要寫,不識字也找別人代筆。寫完多複印一些投灑到那些城市裏。”畢竟這些城市的人口大部分是白俄羅斯族和烏克蘭族,同胞的勸降信應該多少能起點效果。而且過不了多久就是青黃不接的秋季,這些城市裏突然多了那麽多部隊,食物也不可能充足,就算困也能活活困死他們,沒必要非得打慘烈的巷戰。

第二天,雅尼克正召集軍方高層開會呢,萊因哈德匆匆走了進來。“殿下,昨天美國陸軍試驗了一款新型火箭筒。使用帶尾翼的破甲火箭彈,有效射程100米,能穿透約130毫米厚的鋼板!”

“穿深130毫米?!”聽聞,在場的衆人臉上露出些許凝重。穿透130毫米鋼板,也就是說可以輕松擊毀豺狼坦克甚至威脅豹式坦克,這可不是什麽好消息。

雅尼克一看這款火箭筒的名字就是大名鼎鼎的“巴祖卡”反坦克火箭。“巴祖卡”這個外號來源于美國廣播喜劇明星鮑勃.彭斯使用的一種管狀樂器。盡管這只是一種通俗的綽號,并不是正規的軍事術語,但這個名字卻脍炙人口,流傳後世。

二戰時期美國“巴祖卡”反坦克火箭從根本上改變了步兵反坦克戰術,讓步兵擁有了在一定距離上消滅坦克的手段。不知道後世的美國大兵面對伊拉克戰場上橫飛的RPG反坦克火箭筒時,可曾想到自己是始作俑者。

在二戰和二戰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巴祖卡”系列火箭筒都是美國陸軍所擁有的反坦克武器中的佼佼者。作為等口徑火箭筒的鼻祖,它的鼎鼎大名使得同一時期的其他反坦克武器都相形見绌。甚至有人斷言,“巴祖卡”的發明是美國在二戰期間對反坦克武器發展做出的最大貢獻。

英國的反坦克武器多少透着無奈的情緒,無論是武器、技術還是戰術都落在了別人的後面。二戰中英國發明的反坦克武器戰後竟無一傳承,可見其窘境。蘇聯的步兵反坦克武器一般都和"壯烈"這兩個字聯系在一起。蘇聯步兵沒有裝備多少新奇武器,因此往往要高舉手雷和燃燒瓶撲向德軍坦克,多少人再也沒有回來。所以,蘇聯步兵才真正诠釋了步兵反坦克作戰的終極要義—勇者無畏。當盟軍的滾滾鐵流從東西兩個方向迫近的時候,德國的反坦克技術和戰術也在急速升溫。雖然“鐵拳”挽救不了德軍敗亡的必然命運,但卻為後來的火箭筒開辟了道路,成為步兵武器史上的裏程碑之作。

看到幻燈機投在牆壁上顯示的美軍新型火箭筒草圖,臺下的人群有些義憤填膺。“這些無恥的美國佬剽竊了我們的‘坦克殺手’!”

聽聞雅尼克差點笑出聲來。在原時空目睹了巴祖卡的戰場表現,善于學習的德國人便開始仿制工作,他們利用在北非戰場繳獲的樣品制造出了德國版的巴祖卡火箭筒,名為“坦克殺手”。崇尚大威力的德軍将火箭筒的口徑改為88毫米。

不過這種“坦克殺手”的實用性不佳,來自德軍一線部隊的聲音認為他們還需要一種更加簡單有效的,單兵可以使用的一次性反坦克武器,在軍方的迫切要求下,軍工部門加緊研制,終于在1943年3月生産出一款名為“鐵拳”的反坦克武器裝備部隊。而戰後蘇聯人在德國鐵拳基礎上,制作RPG火箭筒。

“大家不用太過擔心,你們也看到美國人的反坦克火箭筒需要靠近一百米之內才行(而且其穿深撐死了也就100毫米),說明這玩意兒的準頭并不高。”

倫德施泰特不免有些擔憂道。“殿下,如果蘇聯人将這些武器用于巷戰的話……”

巷戰的交戰距離可以短到十幾米甚至幾米,一發火箭彈就能擊毀己方一輛坦克,那真是虧大了。可如果裝甲部隊不進入市區,光是步兵打巷戰的話那損失會更大。

“放心吧,元帥閣下。”雅尼克無比輕松道。“早在我們裝備‘鐵拳’,‘反坦克殺手’的時候我就料到哪天我們的敵人也會裝備同類型的武器,所以早就想好了對策。而且非常簡單,只要給我們的坦克套上格栅就行。”

後世的坦克有多種裝甲,什麽陶瓷裝甲、複合裝甲、反應裝甲,甚至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這種高科技先進裝備,多數人都會忽略一種既簡單、又便宜的平民式坦克裝甲——“格栅裝甲”。

說的好聽點是裝甲,不過是一堆鐵栅欄而已,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就是由一條條鐵棍或鋼條焊制而成的網格狀栅欄,然後把它們固定在坦克或裝甲車的外圍,一般距離車體幾厘米到幾十厘米不等。

這玩意還是二戰時期的蘇聯人想出來的,因為蘇德戰争中德軍的“鐵拳”對蘇軍坦克的威脅日益嚴重,蘇軍有天突發奇想,把“鋼絲床”焊接在坦克的周圍,發現用它來抵禦“鐵拳”的效果相當不錯。

據說就在1945年攻克柏林的戰鬥中,有一輛外挂“鋼絲床”的T-34坦克突然遭到了德軍8枚“鐵拳”反坦克火箭彈的瘋狂攻擊。然而,其中竟有5枚被“鋼絲床”提前引爆,剩下的3枚居然都挂在上面成了啞彈,而這輛T-34就像沒事人一樣,還在繼續戰鬥。

就這樣,這款平民裝甲後來就被很多國家學習采用(美國在越戰中大量采用),最後就演變稱了格栅裝甲。

相關推薦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