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 德蘇戰争(39)
“殿下,蘇聯人正在研制KV-1坦克的個升級版,編號為IS-1的重型坦克。昨天已經下線了三輛樣車。娜塔莎說設計圖紙過幾天就會送到。”
“IS-1?這麽快?”聽到萊因哈德的報告,雅尼克不禁挑了挑眉。因為他的一番操作,大名鼎鼎的T-34坦克的主設計師米哈伊爾.伊裏奇.科什金早已英年早逝,因此這時空也沒出現T-34坦克,蘇軍自然也沒機會爆T-34坦克海。可沒想到反倒催生出了IS-1重型坦克,原時空的IS-1坦克是43年才出現的,現在卻整整提前了兩年問世。
在“巴巴羅薩行動”實施前德軍高層削減現有和新建裝甲師的坦克數量,從而組建起更多裝甲師。例如,1941年的德軍裝甲師編有2—3個裝甲營,每個師的編制力量為150—202輛坦克。但實際上,每個師平均只有125輛可用坦克,許多坦克火力不足,型號已然過時。
當時,大多數德軍裝甲師配備的是一號、二號輕型坦克,三號、四號中型坦克和指揮坦克,另外還有捷克制造的38t中型坦克,許多裝甲師用這款配備37毫米主炮的戰車充當三號坦克的替代品。
但是輕型坦克和指揮坦克的數量在各裝甲師所占的比例高達三分之一,這些坦克只配有機槍和20毫米主炮,火力嚴重不足,因而無法抗衡T-34、KV等新型坦克。另一方面,性能可靠的第二代三號和四號坦克雖然足以擊敗型號陳舊的蘇聯坦克,例如T-26輕型坦克、T-8中型坦克和T-35重型坦克,但很難擊毀對方的T-34、KV-1和KV-2坦克。1941年,德國人忙着将所有三號坦克換上中速50毫米主炮,而四號坦克仍保留一門低速75毫米主炮。主炮的初速至少與口徑同樣重要,因為有效侵徹裝甲板需要高速飛行的炮彈。讓德軍惱火的是,他們的坦克炮無法擊穿剛剛駛離裝配線的T-34中型坦克和KV-1重型坦克的正面裝甲。
吃了不小的虧後德軍不得不加緊研制,終于1942年末虎式坦克出現在蘇聯的土地上,而第二年的庫爾斯克戰役中又出現了黑豹坦克的身影。這兩種坦克的出現打破了蘇軍T-34、KV系列坦克的優勢,蘇軍也急需要一種能與德軍坦克匹敵的新型坦克,因此IS-1重型坦克便應運而生。
而如今的德軍裝甲部隊是名副其實的豺豹成群,坦克炮的最小口徑也有50mm;面對88毫米口徑的坦克炮,原時空在戰場上橫沖直撞的KV-1,KV-2坦克們也只有乖乖被完虐的份,更別說其餘的T-26,BT-7,BT-5等輕型坦克了,簡直成了開胃菜。
不過雅尼克知道IS-1坦克只不過是一種過渡型號,它的最終産量只有百十輛。雖說設計的初衷是用來對付德軍重型坦克,但是進入制造後卻發現其與蘇軍的需求仍然有一定差距,所以只生産了很少的一些。而之後安裝122mm火炮的IS-2坦克卻成為二戰中德軍最可怕的對手。
IS-2和IS-1從外觀上看相差無幾,不過IS-2裝備的是D-25T型122毫米炮。雖然有着46.5倍徑的長身管,但它卻是榴彈炮出身。在戰鬥中,IS-2坦克帶彈量的一大半都留給了高爆彈,一方面是因為需要它作為突破坦克用大口徑主炮攻擊敵方碉堡工事,另一方面也因為戰場上壓根就沒那麽多重裝甲目标需要它使用穿甲彈攻擊——3號、4號這種級別的坦克根本扛不住它的高爆彈。一開始IS-2只有高爆彈(HE)和穿甲高爆彈(APHE,其實就是一般所說的AP)可用,在戰争末期蘇聯給它研發了一款專用的空心被帽穿甲彈(APCBC)。用25.1千克的被帽穿甲彈時,可以在1000米距離上擊穿160毫米厚勻制鋼裝甲板,在2000米距離上則可以擊穿120毫米厚勻制鋼裝甲板。
後世關于IS-2流傳最多的謠言就是D-25T是榴彈炮改來的,彈道如同小便一樣,精度更不能看。不過它能以795米/秒的初速發射BR471穿甲彈,不考慮彈重的話這樣的水平就當時主流坦克炮而言是中規中矩的,不好也不差。當時德國最常見的75毫米坦克炮,身管長普遍也才L46-48,初速800,不比D-25T好多少,而即使是以精度着稱的56倍徑的88毫米KWK36,其彈道性能也是和IS-2相近的,并沒有優勢。
IS-2最主要的劣勢是坦克自身落後的瞄準鏡和坦克手(還有一個就是射速)。二戰中蘇軍文化學歷普遍低下,坦克手很少系統的學習過預瞄移動目标或使用軸線校準技術,坦克的光學瞄準鏡和炮身也很少校準,這會大大降低主炮精度。如果換裝上德軍的蔡司瞄準鏡,換成德軍坦克手來操縱,那IS-2絕對是縱橫戰場的可怕利器。
要是只有蘇聯一個,雅尼克倒也不會太在意,可現在蘇聯和美國聯合了,蘇聯可以用上美國提供的瞄準器,雖然性能依舊不如德國蔡司,可也遠高于蘇聯産的瞄準器,戰鬥力也會翻一番。
據雅尼克所知,在原時空從IS-1的重型坦克的樣車下線到IS-2投入戰場,僅僅花了半年時間而已。也就是說最多半年之後德軍坦克部隊就要面對比原時空更加強悍的IS-2重型坦克。
“拿到設計圖紙後送到克虜伯,讓他們造幾輛出來,然後帶娜塔莎的情報員去參觀一下,讓他把消息傳回國內。”等到斯大林得知給予厚望的新型坦克的性能數據被德國掌握的一清二楚,還會繼續生産IS系列坦克嗎?
上次蘇芬戰争中雅尼克派出了仿造的拉格-3戰鬥機,斯大林大為震怒,責令貝利亞徹查此事。結果拉沃契金設計局上到高級工程師,下到普通工人,凡是跟拉沃契金設計局相關的人員無一例外的受到了最為嚴格的審查,原時空大名鼎鼎的拉沃契金設計局就此癱瘓下來,到現在還未恢複過來,更別說生産性能優異的拉-5,拉-7等戰鬥機。
不知道這一次又有多少人要倒黴。
不過既然不能為他所用,那自然是死的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