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一章 德蘇戰争(18)
“哦?這些俄羅斯人也要投降?我還以為他們會死拼到底呢。”德軍前線總指揮部裏,克魯格接到俄羅斯人要投降的消息,不由得嘀咕了一句。他們已經接收了包圍圈裏大部分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部隊,可至今沒有一支俄羅斯人部隊投降。
克魯格也知道這些部隊幾近彈盡糧絕,所以并沒有下令進攻,就想這麽活活困死他們,沒想到這些俄羅斯人終于堅持不住,也要投降了。
古德裏安不屑的冷笑一聲。“這些混蛋,自己不加入‘日內瓦公約’,現在倒想享受戰俘待遇?哪有這麽好的事?”
斯大林為什麽不簽署《日內瓦公約》,是因為他認為所謂的國際公約不過是帝國主義國家瓜分世界版圖的政治游戲,與無産階級的初衷相悖,因此便沒有在《日內瓦公約》上簽字。然而史家有這樣一個說法:當羅斯福總統勸說斯大林承認《日內瓦公約》時,這位蘇聯最高領導人說了這樣一句話:“我不能讓蘇聯人民知道敵人也是守規矩的。”
“還是請示一下殿下,該怎麽處理。”殿下只說過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部隊是可以争取的對象,可沒說過這些俄羅斯人要怎麽處理,說不定殿下想讓他們都餓死在這裏。
此時阿爾及利亞撒哈拉沙漠中的德國火箭發射基地裏正舉辦着慶功宴,臺上的雅尼克拿着麥克風侃侃而談。“很早之前我跟已故的愛因斯坦博士讨論過一個問題,人類社會為何戰争不斷我認為戰争是人類為争奪生存空間和資源而引起的。”
其實各類人對戰争的根有各自不同觀點。如自然主義戰争學者認為戰争的根源在于自然環境和人類的生物本性,認為戰争是自然的和永恒的現象。基督教戰争論者認為戰争是上帝對人類罪行的懲罰。種族主義者認為戰争的起因是優劣民族之間差別所致。近現代地緣主義政治學者認為戰争是基于地理環境,即為争奪一定的生存空間和自然資源引起的。馬爾薩斯主義者認為人口過剩和饑餓是戰争的真正原因。
而雅尼克則較傾向于地緣主義政治學者的觀點。“如果我們有了取之不盡的土地,采不盡的礦藏,用之不竭的能源,那還會有戰争嗎?”當然會有。雅尼克心中默默的給了個答案。就像後世的武俠小說裏有句非常經典的話叫做“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會有江湖,人就是江湖。”。除非人人都成為無欲無求的聖人,不然戰争永遠不會消失,殺戮永遠不會停止。
只是真要有取之不盡的土地,用之不竭的能源,戰争應該會大幅減少吧。當然,這也只是他的猜想而已,說不定真到了那時候戰争規反而模越來越大,死傷越來越多。
“地球人口不停的增長,可我們的地球就這麽大,人口的數量取決于各種資源的支撐,一旦這些資源枯竭了,那人類的末日也就到了。”
“人類只有邁向廣闊的宇宙,才能避免滅亡的命運。”
“449年前,偉大的航海家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開創了大航海時代,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而今天,諸位開啓了另一個嶄新的時代,這一壯舉比哥倫布要偉大百倍千倍!”
“諸位的名字将會流傳百世,諸位的功績将會與世長存!當我們的子孫後代自由自在的穿梭在廣袤的太空中時,我相信他們會由衷的感謝這些偉大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為人類做出的貢獻!”
臺下響起了雷鳴般掌聲和歡呼聲,更是有不少人激動地熱淚盈眶。
畫完了大餅,還是得繼續談現實的,宣布慶功宴正式開始後找來布勞恩博士。“布勞恩博士,新型導彈的研發怎麽樣了?”
負責導彈項目的布勞恩博士可以說是這方面的天才,原時空的二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