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4 章 堂皇向南

揮戈向南,去洛陽,重整河山……

萦繞在劉和心頭多年的夢想,因為軻比能的死亡而提前到來,這對于已經做好了各種準備的劉和而言,就像是水到渠成一般。

放眼黃河以北,再也找不到一個可以撼動劉和根基的勢力,各軍都在枕戈待旦、日夜操練,只等劉和一聲令下便開赴黃河以南的戰場。從遙遠的東北遼州,到新設的寧州,再到西北的秦州,每個州的邊界上都有劉和的軍隊駐守,而在這些州的內部,則是受過新式教育和培訓的官員在認真地工作,還有數百萬擺脫了戰亂、災害和饑餓威脅的民衆在辛勤地勞作生産。

軍隊士氣高昂,求戰心切;內政井然有序,錢糧豐盈;百姓服從管理,擁護新政;學者思想進取,求變求新;輿情自由清明,上下通暢;天正教發展迅速,信衆規模不斷擴大……

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在劉和的主導和影響之下實現的,如今正是到了檢驗成效的時刻。

劉和經過仔細思考,在晉陽發表了一篇題為《論大漢全面改革之路》的文章,詳細闡述了自己對于當前大漢形勢的看法,其中着重強調了世家豪族屢禁不止的土地兼并問題,各州郡擁兵自重自行其政的弊端,以及處于社會底層的民衆長期以來遭受的各種殘酷剝削和壓迫。

劉和的這篇政論文章,寫得通俗易懂,哪怕是鄉野之中不識一個字的農人,也能聽懂大概的意思。一石激起千層浪,這篇吹響了大漢社會變革沖鋒號的文章被各家報紙刊載在頭版頭條,迅速傳向四面八方。

就在各方猜測劉和公然發表這篇文章的用意時,劉和卻提前結束了對北方四州的巡視,抵達邺城。

邺城的骠騎将軍府中,人來人往十分繁忙,各司其職的幕僚們穿梭在各個院落之間,把劉和的一道道命令傳達落實下去。

首先,劉和對現有的軍隊架構設置進行了調整。

任命骁騎衛主将張郃為大漢東北行轅都督,負責遼州、幽州、寧州的軍事;任命李儒為東北行轅長史,協助張郃處理軍務。免去張郃骁騎衛主将之職,由幽燕軍主将徐晃接任;免去徐晃幽燕軍主将之職,由鎮北軍副将文醜接任。

任命振威營主将太史慈為大漢東南行轅都督,負責冀州、青州、徐州的軍事;任命賈诩為東南行轅長史,協助太史慈處理軍務。免去太史慈振威營主将之職,由振勇營主将孫禮接任;免去孫禮振勇營主将之職,由幽燕軍副将郝昭接任。

任命洛陽兵馬都督趙雲為大漢司隸都督,負責并州、秦州、長安和洛陽的軍事;任命李嚴為都督府長史,協助趙雲處理軍務。任命賈逵為申息軍主将,屈蒙擔任軍師。

從這份各軍人事變動的命令中可以看出很多內容。比如,劉和離開北方之後,将由張郃和李儒留守;太史慈将再度返回徐州,接手盧植離開徐州之後留下來的兵權,同時承擔從東線攻打兖州和豫州的任務。趙雲的職務從洛陽兵馬都督變為司隸都督,今後不僅要面對長安的呂布和皇甫堅壽,還要兼顧京師洛陽的防守重任。

其次,劉和開始對青州現存的幾股勢力進行精簡和整合。劉和給駐守平原一帶的田楷下令,命其在黑山軍張燕率領的部隊抵達清河郡與平原郡交界的地方後立即率軍撤往蓼城,從那裏乘坐海船繞過東萊半島直抵徐州廣陵郡內靠海的鹽渎。田楷知道劉和整頓青州的決心已定,不敢違抗劉和的命令,接到命令之後便開始收拾東西,做好撤往廣陵的準備。

劉和又給駐守濟南的孫邵下令,命其将麾下部隊集結于歷城一帶,時刻防備兖州方向的異動。孫邵原為北海相孔融府中門客,如今已經脫離孔融的控制,向劉和靠攏,因此對于劉和的命令堅決擁護和支持。

劉和又通過洛陽朝廷給北海相孔融擢升了官職,任命他為九卿之一的少府,并加封他為太中大夫。孔融一生忠于漢室,主張的是“宜準古王畿之制,千裏寰內,不以封建諸侯”來增強漢室實權,并無割據之心,他在接到朝廷的任命公文之後,便将手中的所有權力交到了青州牧沮授的手中,然後從壽光入海,乘坐明輪大船逆黃河而上,前往洛陽任職。

在青州夾縫之中生活了多年的沮授有了孔融給他留下來的底子,終于名正言順地控制了整個青州地區,此番也算是揚眉吐氣,可以在當年的同事劉惠和審配等人面前擡起頭來。

京城之中,司徒趙溫因為年事已高,向朝廷上表辭官,經反複挽留未果,朝廷加授趙溫太保之職,賜趙溫府宅一座,讓趙溫留在洛陽養老。趙溫辭官,留下的司徒之職,由勞苦功高的徐州牧盧植接任。

因為盧植要離開徐州赴京上任,朝廷又任命徐州治中從事荀谌為徐州牧。徐州別駕糜竺在盧植離開之後自願辭去別駕之職,接受劉和的邀請前往北方擔任北方錢行的副總裁,從此專心替劉和打理錢財之事。

因為路途和交通的原因,這一系列事關長遠的文武官員調動費時頗長,劉和等了足足四個月時間,相關人員才相繼到位,幾路部隊也按照秘密行動指令抵達駐紮之地。

留守北方的張郃,将行轅設在了漁陽,歸他直接調遣的部隊主要包括位于遼州的度遼軍,位于幽州的幽燕軍和位于寧州的越騎衛。原本駐守在幽州的骁騎衛、鎮北軍和龍虎衛大部這次随劉和前往洛陽地區,準備參加新一輪的大戰。

前往徐州坐鎮的太史慈面對的情況最為複雜,這次他的職務雖然比上次高出一大截來,可因為路途的原因,卻不能帶着部隊前往徐州,加之冀州還在黃河以北,與徐州之間還隔了一個青州,所以太史慈強烈建議劉和把冀州單獨劃分出來,再設一個都督,專心負責冀州的戰事。劉和覺得太史慈的提議大有可取之處,便任命鎮北軍主将徐榮為冀州兵馬都督,負責居中協調鎮北軍與振勇營的行動。

洛陽為京畿重地,随着劉和的到來,周圍将集結起龍虎衛、骁騎衛、振武營、申息軍、中牟軍和張揚所部河內軍在內的六支部隊,另外還要加上文醜當初投誠時帶過來的近萬兵馬,以及段煨從河東撤走時交出來的近萬兵馬。如此算來,不久之後在洛陽附近将會集結起超過十二萬的大軍,有這樣龐大的兵力在手,劉和的洛陽之行幾乎毫無懸念,無人可以阻擋。

與劉和一河之隔的曹操,幾個月內眼看着劉和先是發表了一篇涵義深刻的政論文章,緊接着便開始緊鑼密鼓地調兵遣将,圍繞着兖州和豫州大做文章,卻是一籌莫展,找不到能夠化解危急的辦法。曹操也不是沒有想過要先發制人,不等劉和将各路大軍部署到位便展開反擊,打劉和一個措手不及。然而劉和迄今為止還從未主動進攻過兖州,也從未公然發表過要出兵兖州的話語,如果曹操不宣而戰,除了能搶得最初的一點先機之外,卻會陷入出師無名的道義低谷,這樣的結果是曹操根本無法承受的。

曹操相對于劉和,本就處于弱勢的一方,如果劉和不能找到開戰的正當理由和借口便兵發兖州,兖州境內的士兵為了守衛家園,興許會産生同仇敵忾、死戰到底的決心和勇氣。但若是劉和只在兖州之外的地方排兵布陣,那麽就算大家明知道劉和接下來可能要對付兖州,曹操卻也找不到正當的理由出兵襲擊劉和的部隊。

姑且不論曹操先下手為強的意圖能否達成,只要曹操敢主動出手,就等于是把開戰的借口親手送到劉和的手中,而劉和憑借手中掌控的幾份報紙,只需一個月的時間便能将北方各州動員起來,號召上千萬軍民團結起來,将敢于“入侵”的曹軍徹底消滅幹淨。

面對劉和的陽謀,曹操一忍再忍,最終還是決定見招拆招,看看劉和到了洛陽之後還能玩出怎樣的花招。曹操已經想好了,反正擁兵自重的也不是自己一家,荊州的劉表、江東的孫堅、益州的劉璋、隴州的李傕和郭汜,涼州的馬騰和韓遂,遠在交州的士燮,大家都是兵權和治權一把抓,如果劉和到了洛陽就想掀起一股剝奪各州兵權的行動,到時候跳出來反對他的可不僅僅只有自己一家。

對于曹操的按兵不動,劉和也早有預料,他雖然在心底盼望着曹操能夠犯渾一次,跟自己不宣而戰,省得自己日後去了洛陽還要想各種理由和借口對付曹操,但理智告訴他如果曹操這次真的忍耐不住的話,也就不是那個亂世枭雄了。

時間飛逝,轉眼又是半年過去。在邺城已經部署完畢的劉和,終于要渡河前往洛陽了。

相關推薦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