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劉和收到荀彧離開曹操的消息後,有些感慨地對郭嘉說道:“荀文若乃謙謙君子,這些年為曹操奔走辛苦,如今卻黯然歸鄉,真是令人惋惜啊!”
“世仁既然愛惜文若之才,何不派人前往颍川,将他請到邺城來?”郭嘉提議說道。
郭嘉在颍川時便與荀彧交好,兩人雖然年紀相差了十歲,卻是惺惺相惜,彼此敬重。當初如果不是劉和截胡,荀彧很有可能會把郭嘉推薦給袁紹,如今郭嘉在劉和帳前成了首席謀士,而荀彧卻從曹操的首席謀士的位置上退了下來,這樣的落差确實令人唏噓不已。
“你覺得我現在去請荀文若出山,他能願意麽?”劉和反問郭嘉。
郭嘉默然不語,以他對荀彧的了解,只要曹操還在兖州,只怕荀彧都不會再複出了。
雖然暫時不能招攬荀彧,但劉和卻想起另外一個人來。
當初韓馥在冀州時,手下有幾個不錯的謀士,其中沮授和審配反對韓馥将冀州讓給袁紹,而郭圖、辛評和荀谌三人才極力勸說韓馥讓賢。劉和當時剛好經過冀州返回幽州,便跳出來攪黃了這件事情。事後,郭圖和辛評離開高邑,轉投袁紹門下,得到重用。荀谌卻改變了主意,直接回老家颍陰,這些年不再聽聞有什麽消息。
劉和在洛陽呆的那兩年間,好岳父蔡邕幫他四處招攬人才,其中就曾到過颍川,并給劉和帶回了荀彧的三哥荀衍,辛評的弟弟辛毗,還有陳群等人。荀衍如今和陳群都在洛陽為官,兩人的官聲都不錯,陳群還被納入到劉和的圈子裏面,一些重大的事情李嚴都會征詢他的意見。辛毗被劉和帶到了北方,現在已經出任廣陽太守之職,地位和杜幾、鄭渾等人相當。
荀家當年有八龍,名傳天下,如今荀氏只剩下荀衍和荀攸兩人出仕,這顯然不符合他們的家族利益。好歹也是正宗的荀子後人,祖父輩又出過“神君”荀淑這樣的名人,若是到了荀彧這一輩不出個三公以上的人物,荀家子弟都沒臉見人。而以目前荀攸和荀衍兩人的情形來看,想要位達三公的可能卻是有些渺茫。
荀攸的能力才華出衆,僅次于荀彧,可他貌似跟錯了主公,曹操日後能不能混到三公的位置上都難說,他這個當幕僚的除非是改換門庭,不然頂多只能成為三公府中一個高級參謀。荀衍倒是跟對了人,可能力卻在荀彧和荀谌之後,想要在洛陽那個藏龍卧虎之地一路殺到三公的位置上去,恐怕是難如登天。
荀彧回了老家,劉和在想,能不能先把荀谌給拉出來?如今劉和控制的地盤越來越大,總覺得缺少州郡兩級官員,而荀谌的能力和名望并不比荀彧和荀攸兩人低,如果能将其招攬到麾下,日後也就多個州牧的預備人選。
劉和将自己心中想法告訴了郭嘉,郭嘉聽完以後沒有反對,他建議劉和給洛陽荀衍去信,讓荀衍回老家颍川一趟,勸說荀谌出山。
招攬荀谌的事情就這麽定了下來,劉和也沒有太放在心上。經過去年那場大災荒之後,如今劉和的聲望已經到了新的高點,放眼整個大漢,已經無人可以與他并列。
現在劉和每天都要在骠騎将軍府中接見慕名前來投效的各地士人,其中也不乏有真才實學的人,有一些人的名字,劉和根本不曾聽說過,或許在原來那個時空的歷史中這些人就不曾展露才華,但這只能說明任何時代想要成為名動天下的人物,都需要一份機遇和運氣。劉和現在就掌握着許多人的運氣和機遇,只要他點個頭或者說句話,有的人便可以從此改變命運,光宗耀祖有望,加官進爵可待。
劉和在邺城琢磨荀家兄弟的時候,荀彧終于回到了家鄉颍陰。颍陰這個地方風水很不錯,緊鄰着潠水,從古至今出了許多人才。昔年曾有一個名叫殷馗的人,他善于觀察天象,曾經說過:“群星聚于颍分,其地必多賢士。”
閑居在家的荀谌聽說兄弟辭官回來,于是前來看望荀彧。兄弟兩人見面之後,都有些感慨。如論才能,族內同輩人中就數他倆最為出衆,結果卻是雙雙賦閑在家,成了這精彩紛呈的亂世看客。
荀谌問荀彧:“曹孟德待汝不周乎?”
荀彧搖頭,答曰:“曹公待我一直為上賓。”
荀谌又問:“公達待汝不敬乎?”
荀彧還是搖頭,答曰:“公達待我如父,甚恭。”
“那你耍什麽性子,卻要學我一樣,在家做個田舍翁?”
荀彧知道如果不好好地向兄長解釋一番,只怕是沒法過關。當初兩人暗自約定,荀谌去輔佐袁紹,荀彧去輔佐曹操,兩邊下注之下,将來總有人能像叔父荀爽那樣位達三公。荀彧于是将自己去北方游歷訪問的過程向荀谌仔細講述一遍,又将回到昌邑之後曹操對他的态度也說了出來。
荀谌聽完之後,嘆息說道:“不怪曹孟德懷疑于你,實在是劉世仁的手段太過高明啊!”
“兄長此話怎講?我與劉世仁此前從未接觸,這次去北方,也就是見過一面而已。”
“你是當局者迷啊!劉世仁若是對你無意,怎麽會看了你的一封信,便将公達從洛陽釋放?劉世仁若是對你無意,怎麽會在邺城隆重接待于你?難道你覺得曹孟德的面子可以做到麽?劉世仁若是對你無意,又怎麽會在《大漢時報》上不停地登載你在幽州時的情形!”
荀彧有個秘密誰也不能告訴,那就是當初他曾悄悄托人前往洛陽向劉和示警,不管這個舉動對于劉和到底有無作用,反正劉和返回幽州時走了一條出乎所有人預料的道路。上次為了荀攸的事情,荀彧覺得劉和是在還自己的人情。
這次去北方,荀彧還以為劉和是想通過自己與曹操建立某中競争與合作的關系,因為他從劉和的言行舉止中可以看得出來,劉和其實并不急于對曹操動手,倒似想讓曹操跟着他的腳步往前走,所以荀彧回來之後極力建議曹操趕緊改革,不然到時候劉和失去了耐心,一旦雙方撕破臉動手,那就真的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經過兄長荀谌的一番分析,荀彧總算是弄清楚了曹操對自己态度改變的原因,但他現在既然已經選擇離開昌邑那個是非之地,也就不想再摻合到劉和與曹操的明争暗鬥之中,于是在老家閉門謝客,真的過上了隐居的生活。
荀彧返回家鄉不久,另一位兄長荀衍忽然從洛陽回來,這下荀家三兄弟難得聚在了一起。
荀谌有些沒好氣地問荀衍:“文若不好好地出仕為官,一賭氣回了老家。你不在洛陽好好做官,這又是鬧哪那般?”
荀衍性情敦厚,雖然在兄弟幾個當中年紀最長,但卻不擺兄長的架子,他知道四弟是在為家族的今後擔憂,便安慰說道:“這次卻是有一件十分要緊的事情要說于你聽!”
“說與我聽?”荀谌有點摸不着頭腦。
“這是劉世仁從邺城寫給我的書信,你看了之後便能明白。”
荀谌展開信箋,不由得皺了眉頭。“劉世仁的字倒是不差,鐵鈎銀劃,字如其人。只是這字怎麽看上去都不符合書寫的規範呢?”
“這是他極力主張推行的簡體字,說是繁體字書寫太過費時費力,官員們如果都把時間用在一筆一劃地寫字上,那就沒有多少時間去處理公務。”
“這個理由倒也站得住腳。難怪《大漢時報》如今滿篇文字當中總會摻雜一些筆畫簡單的字,看來這又是劉世仁的算計。”
“三弟你就莫要抱怨了!這次劉世仁雖然是給我寫信,可談論的卻是文若和你的事情。”
“怎麽又關我的事情了?”荀彧也忍不住插嘴。
“劉世仁說因為他的緣故,使得文若被曹操不喜,他深知文若的品行,就算此時招攬于你,你也不會前往邺城。為了表達心中的歉意,他想舉薦友若(荀谌字)為官,地方随友若挑選,職位至少是治中從事往上,擔任州牧也不是問題。”
“這劉世仁倒是大方啊,一出手就是治中從事,若是我向他要徐州牧的位置,他肯舍得?”荀谌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問道。
“徐州牧只怕是不成,除非盧子幹調回洛陽,不過冀州牧倒是劉世仁兼領着呢,你要有意,我這就給他回複。”
“還是算了吧,冀州那個地方我是不想再回去了,免得觸景生情,睹物思人。”
“四兄,不如去徐州吧!先從治中從事做起,等盧子幹返回洛陽之後,你便輔佐糜子仲經營徐州,日後說不定兖州牧便是你的。”荀彧忽然建議荀谌說道。
“兖州牧?你是說曹孟德在兖州不能長久?”
“以我之見,短則五年,長則八年,曹孟德要麽覆滅,要麽退往豫州,劉世仁不會讓他一直呆在兖州的。”
“嗯,容我再仔細考慮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