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大雷雨計劃
“我們絕不認輸,決不投降!我們将不惜一切代價保衛本土,我們将在海灘作戰,我們将在敵人的登陸點作戰,我們将在田野和街頭作戰,我們将在山區作戰。
我們絕不投降,即使我們這個島嶼或這個島嶼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于饑餓之中;當然,我從來不相信會發生這種情況。我們在海外的帝國臣民也會繼續戰鬥,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認為适當的時候,拿出它所有一切的力量來拯救和解放這個舊世界。英國萬歲!自由萬歲!!”
聽着收音機裏丘吉爾歇斯底裏的演講聲,雅尼克不屑的撇撇嘴。“瘋了。”
“看來丘吉爾首相已經是垂死掙紮了。”坐在對面的布魯姆長老微笑着附和道。
雅尼克揮揮手,讓秘書把收音機關了。“布魯姆長老,您今天來有何貴幹?我知道軍隊裏的猶大青年們打仗很賣力,也知道你們在美國那邊出了不少力。”
此時德軍中的猶大士兵人數已經超過了50萬,而且這個數量還在逐步增加。這并不稀奇,原時空的二戰猶大人的劫難衆所周知,可就是那種時候德軍中至少有15萬的猶大士兵服役,甚至空軍元帥艾爾哈德.米爾希也是猶大血統。
至于這15萬的猶大血統是怎麽出現在德軍中的,二戰德國證明自己的血統是由相關機構開出來的,雖然一開始德軍中的猶大人也被清理了出來,随着後來的戰争形式變化,德國開始放松政策,使得一些猶大血統的人也能參軍入伍。
同時,二戰中的大部分德軍高層也會想辦法保護軍中的猶大士兵們,同時,元首本人也可以在是不是猶大人的問題有特權,很多的猶大人或是只有猶大血統的人,元首也會開出相應的證明,換句話說,只要元首說你不是猶大人就不是猶大人。
德國二號人物戈林也曾幫助手下的猶大軍官更改過血統證明,因為不少猶大軍官對德軍的貢獻是非常大的。
而且在當時的猶大人或者有着猶大血統的人進入德軍中服役,是一個非常安全的方式。猶大人只要能入伍參軍,家人也會免遭迫害。雖然這些猶大士兵的升遷機會并不會太多,不過這個跟血統多少有關。有四分之一猶大血統的士兵還是有機會得到升遷的。
“應該的,應該的。”布魯姆長老謙遜了幾句,問道。“聽說隆美爾将軍已經征服了埃及?”
雅尼克笑笑道。“布魯姆長老是來提醒我不要忘了我們之間的約定是麽?”
“不敢,不敢。”
“放心,我可不是健忘的人,而且我向來都是說話算話的。不過現在還不是時候。布魯姆長老長也知道蘇聯正在進攻芬蘭,那你知道蘇聯的下一個目标是哪麽?”
布魯姆長老疑惑道。“不會是德意志吧?”
雅尼克點點頭。“正是,我們得到确切情報,蘇聯拿下芬蘭後下一個目标便是我們。甚至他們已經制定好了名叫‘大雷雨’的計劃。”
“大雷雨”計劃到底是不是真的,後世衆說紛纭。
2001年出版的《二戰秘密檔案》(俄羅斯學者鮑裏斯.瓦季莫維奇.索科洛夫着),書裏認為蘇聯方面早就有一個進攻德國的“大雷雨計劃”!
小胡子是個戰争狂人,但大胡子也不是吃素的啊,英法當年搞“綏靖主義”,想禍水東引把戰禍引到蘇聯,然後看着這兩家兩敗俱傷後坐收漁利,結果把自己玩進去了。小胡子在西線苦戰(當時整個西歐只剩下英國憑借海峽在頑強抵抗),那大胡子會不會也有同樣的想法,想讓小胡子和西歐打得兩敗俱傷呢,然後再…
正是基于這種戰略,1941年3月,蘇聯軍隊最高統率部制定了“西線擴張戰略計劃”,就是進攻德國(1939年的《蘇德互不侵犯協議》使得蘇聯和德國直接接壤)!原計劃是6月12日進攻,但因為準備不足,一直在推遲。
但斯大林和蘇聯其它高層完全沒想到小胡子的瘋狂程度:在西線還沒打出眉目的時候就悍然東侵,這使得蘇軍手足無措。
這是《二戰秘密檔案》中的說法。
換一個角度講,就算“大雷雨”計劃不存在,蘇聯有沒有其他進攻德國的軍事備案那肯定是有的,正常的國家都會以鄰國為假想敵設想并制定軍事戰略,所謂有備無患。比如加拿大就制定過入侵美國的“國防部一號計劃”。
上個世紀初,加拿大軍方掌握的情報顯示,美國正在研究入侵及吞并加拿大的作戰方案。對此,加方軍政兩界都非常緊張,緊急召集人手研究對策。由于美國比加拿大強太多,無論怎樣防守,美軍都将呈現出碾壓的态勢。面對這種情況,有激進軍官提議,既然守不住,為什麽不采取先發制人的進攻策略呢?如果加拿大的軍隊能攻入美國本土,那美軍肯定不敢入侵加拿大!
按照加拿大軍方的設想,在美軍入侵前夕,加拿大陸軍将集中精銳力量從西線向美國發起進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西雅圖、波特蘭等城市。他們謀求打亂美軍的進攻計劃,從而保全加拿大領土。當然,除了西線外,加拿大方面還設置了東線與中線兩條進攻路線。不過,這兩線不以進攻為主,而是采取防守、游擊等戰術盡可能地拖延美軍的進攻速度,若有可能再偷襲美國的其他城市。同時,攻入美國本土的加拿大軍隊,也不以占領城市為己任,而是要盡可能破壞美國國內的各類設施,削弱美國的戰争潛力。當作戰目的達成後,西線軍隊要迅速回撤,協助其他部隊抵禦美軍進攻。
問題在于:蘇聯的這份“西線擴張戰略計劃”究竟是一般的軍事計劃的一部分,還是真的是蘇聯的國家戰略戰争前夕,蘇聯在西部前線聚集了大量軍隊(這也是戰争初期蘇軍損失慘重的原因),這麽多部隊,到底是幹嘛的是用來攻擊的還是用來防守的
德國陸軍元帥馮.曼施泰因在其着作《失去的勝利》的分析是:俄軍應該是一種“能應對多種情況”的戰略準備,平時用于防禦,但是一旦“天下有變”,就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西進,但總體上還是守勢,但這同樣對于德國是個極大的威脅。當然,這是德國人的看法,另一位德國将軍阿爾明.馮.隆的《失去的世界帝國》也這麽說。
其實,這也可以看做是一種開脫,德國人說了:我們也沒那麽“有罪”,只不過是比蘇聯人更早下手罷了,咱們不下手,蘇聯人就會打我們。
不過,即使是按照這位俄羅斯學者所說,這個計劃真的存在,蘇聯的表現也好不到哪裏去。
“即使蘇軍真的搶在敵人前面動手,比如像先前計劃的那樣在6月12日發動進攻,那麽他們所遭受的損失也不會比‘巴巴羅薩’計劃實行過程中遭受的損失更小。”——《二戰秘密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