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6 章 籌謀(1)

第四百零六章 籌謀(1)

雖然原時空的“海獅計劃”沒有實施成功,可雅尼克也不會蠢到在這種寒冷的冬季發動登陸戰。

按照計劃,新版“海獅計劃”由傘兵打頭陣,空降到英國本土;如果現在發動登陸戰,那還要分出一部分運輸力量給這些傘兵們運送各種防寒物資,避免他們在異國他鄉被活活凍死。而這會讓運輸計劃不得不減少武器彈藥的投送量,也要相應的削減傘兵的數量。

而登陸艇上的步兵跳進冰冷刺骨的海水裏,防寒衣物會吸收海水變得沉重無比,大大降低士兵們的作戰能力。而且敵人也不會給他們找地方換下涉水濕透的衣服的機會。

因此雅尼克和軍方高層認為至少要等到明年2月末才能施行登陸戰。

這期間他們一方面要盡可能的困死英國本土,打擊英國軍民的士氣;另一方面積極做好登陸戰的準備。

這天雅尼克在克特.斯圖登特的陪同下來到一處傘兵訓練基地。

車隊剛開進基地,伴随着天空中飛機的轟鳴聲,密密麻麻的降落傘幾乎遮蔽了整個天空。

看着那些半空中緩緩飄落的傘兵們,雅尼克随口問道。“這些降落傘的合格率是100%嗎?”

“呃,不是,殿下。”克特.斯圖登特搖搖頭。“合格率是99.9%,不過這已經是世界的最高水平。”

“99.9%?”雅尼克不滿的皺了皺眉。“每個降落傘都關系到一個士兵的生命,他們就該做到百分之百合格。傳我的命令,以後從每批新到的降落傘中随機抽出幾個,讓那些工廠負責人背着它們跳傘。”

這個辦法是從美國那裏學來的。原時空的二戰期間,美國空軍降落傘的合格率同樣是99.9%,這就意味着從概率上來說,每一千個跳傘的士兵中會有一個因為降落傘不合格而喪命。軍方要求廠家必須讓合格率達到100%才行。廠家負責人說他們竭盡全力了,99.9%已是極限,除非出現奇跡。軍方(也有人說是巴頓将軍)就改變了檢查制度,每次交貨前從降落傘中随機挑出幾個,讓廠家負責人親自跳傘檢測。從此,奇跡出現了,降落傘的合格率達到了百分之百。

克特.斯圖登特一臉欽佩的恭聲道。“殿下英明。”

說話間衆人來到一旁的屋子,屋子中央的大桌子上擺着各式各樣武器裝備。

第一個是“袋子”。

原時空41年德軍克裏特空降時無法做到人槍同時空降,空降兵只能攜帶手槍,武器放在箱子裏,落地後還得先搜尋武器箱。可箱子不是人啊,它不會刻意去控制落下的方向,只能随風飄落。然後一幫剛剛降落的德國傘兵拿着手槍去沖擊已經枕戈待旦的英軍陣地的場面。之所以傘兵們會如此拼命,因為他們的補給箱落在了英國人的陣地上!

很難想象那些找不到武器箱的德國士兵該多氣憤。

而僅僅過了3年後,諾曼底時盟軍已經能夠攜帶基本單兵裝備同時空降。這是因為盟軍中有名英軍技術員發明了一種叫“腿袋”的設備解決了這一問題。大約就是一根一米多長的繩子連着一個袋子,你跳出去之後袋子拴在你身上,帶子因為重力墜在你腳下,離地面十幾米的時候解開或是幹脆一起落到地面也行,再拿出裏面的武器作戰就行了。

而德國傘兵們不能像美軍傘兵那樣幾乎全員使用“腿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窮”。

作為二戰中最具戰争潛力的國家,美國可以說動員了全國的工業力量全力用于生産軍用設施,對于能展翅藍天的傘兵們則更是大開綠燈,裝備都是優先供應。相比之下,德國人那點可憐的資源不但要被陸海空三軍瓜分的幹幹淨淨,甚至連運輸機都不能保證量産,只能裝備一定規模的運輸部隊用來運輸必要物資。到了43年中後期,所有能用的資源都被德國人點在了陸軍與裝甲兵科技上,哪裏還有那麽多閑功夫去給傘兵們制造更多的單兵空降裝具?

而曾經叱咤歐陸的“綠魔”們,最後要麽是因為沒有足夠運輸機,要麽是因為運輸機沒燃油,不得不從卡車上“跳傘”前往戰區增援,被當做普通步兵使喚,而這無疑也是種悲劇了。

腿袋旁邊是一把“大手槍”。

這款“大手槍”比目前的手槍大一些,又比沖鋒槍小得多;這便是後世由捷克斯洛伐克生産的“蠍”式沖鋒槍。

因為這款沖鋒槍的體積不比戰鬥手槍大多少,所以有人認為它應該算作沖鋒手槍。它的設計初衷确實是作為一種雙用途武器,既可像沖鋒槍那樣雙手抵肩連發射擊,又可像手槍那樣單手不抵肩單發射擊,它既可以作為近距離戰鬥中的突擊武器,也可以代替手槍作為個人防衛武器。其大小很适合被車輛司機或飛機駕駛員攜帶或使用。

它采用了傳統的自由式槍機操作原理,設有半自動、三發點放和全自動這三種發射模式,采用擊錘回轉式擊發方式,并采用閉鎖式槍機以确保射擊精度。理論射速為1150 發/分鐘,有效射程為250 米(不過超過100米後彈頭幾乎沒有侵徹作用)。

裝備這種“大手槍”後,傘兵即使在跳傘過程中丢失了腿袋也能依靠随身攜帶的這把槍和100發子彈進行作戰,比原時空的小手槍強多了。

旁邊是一把FAL步槍。後世由比利時設計的使用7.62×51毫米NATO标準步槍彈的自動步槍。

FAL大概是冷戰時期7.62mm NATO自動步槍中綜合性能最好的一款(普遍被認為是北約三傑:m14,fal,g3步槍中性能最為突出的一個)。既不靠原産國的霸權,也不靠制造商的公關,FAL在1953年推出後被超過90個國家使用、超過10個國家生産,産量超過400萬支。長期以來不僅僅被賦予了“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雇傭兵武器之一”,“自由世界的右手”等響亮的名號,也因為在長達50年的服役歷史中鮮有醜聞而在國內外槍械愛好者中有着很好的風評。

不過它也有個很明顯的缺點,就是它的連發精度非常差,全自動或者三連發狀态下,想控制彈着點很困難。但這是發射全威力步槍彈的自動步槍的通病。

因此,當英國引進 FAL取消了連發,改為半自動步槍L1A1。

不過改為半自動,不代表射速就低,有腳架的情況下快速射擊一樣很兇殘。而且中近距離上與其考慮射速,不如考慮多利用精準度,把7.62的大威力的優勢發揮出來。

因此如今德國版的FAL也取消了連發模式,改為了半自動步;因為是配發給傘兵的,因此槍托也改為折疊型;槍托打開的時候槍長1020mm,槍托折疊時長770mm。

相關推薦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