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3 章 車

父親說的這些話,其實也算是我想的,畢竟第一輛車,就不需要考慮那麽多,如果以後有需要,或者是自己的經濟能力提升了,那自然是可以更換的。

不過說買車之後,其實沒事會開着父親的車一起出門,并且有父親指導一些東西,我覺得要比在駕校當中學習的多很多。畢竟教學性和實用性總歸是有差距的。

在駕校裏面,目的是用最簡單的方式讓大家首先學會讓車行駛,然後是讓車安全的行駛,最後是讓車安全的停下,避免危險,也就是這些了。

而跟父親在一起,其實就會學到很多實用性的駕駛技巧,這些技巧,并不是必要性的,但确實能讓用車更加經濟,使用也更加方便。

就如剎車的技巧,像在駕校裏面,走的時候就踩油門,停的時候就踩剎車,也不會進行預判。但父親就會說提前松開油門,讓車子處于一種無動力的滑行,既能夠省油,也能夠在剎車的時候獲得一種更舒适的感覺。

而且像是安全方面,預判是一個很重要的方式,比如判斷其他車輛的走向,路口的非機動車走向。

當然安全第一是必須的,而這種最優選擇的經驗傳授,是由這種發生情況時的及時糾正來的最快。否則光看文字或者視頻,還是很難能夠體會的那麽清楚。

但無論怎樣,一個新手上路的時候,真的在車流裏面穿梭的時候,那種感覺還是真的有些慌張的。畢竟就算是教的再多,練的再多,總有跟實際情況不同的。

大約就這樣開了一個月之後,其實我還是發現了自己的一些問題,那就是現在的眼鏡不能适應晚上的光線,雖然原本的情況下,這個眼鏡都是夠用的。但到了晚上開車,就明顯發覺這個視野問題差的有點多,所以才去抓緊配了一個度數更高的新眼鏡。

平時佩戴的話,有時候會覺得有些不舒服,但開車的視野是非常重要的,不光要判斷前面的距離,左右後都是要非常重要的,而這時候眼鏡如果度數不夠的話,對事物的判斷就會出現偏差,最終會讓駕駛員需要更多而的精力去關注前方而忽視周圍的問題。

這樣也讓我大致明白了,為什麽考駕駛證的時候,當時會有那麽嚴格的體檢。尤其是對于視力的要求,更是容不得一點瑕疵。其他的測試倒是沒那麽重要,不過每一項測試也都有自己的用處,是駕駛必要的。

比如踩踏力度,手握力度。

我猶記得當時剛去體檢的時候,有殘疾人也是可以去參加駕駛證體檢的,雖然可能跟正常的駕駛證和可以開的車不一樣,但這也能夠說明我們國家,對于每一個人,都不存在歧視,只要你願意努力,無論你是什麽樣的情況,都能夠獲得相應的認可。

大約一個月之後,父親突然給我打了電話過來,‘這陣子我打聽了一下,又轉了轉,看了一下,有款車挺适合的,反正你也就是上下班用車,別的時候到時候都可以開。’

我接到了電話還是有些驚訝的,但随即也就說,‘好的,我回去一起去看看吧。’

心中多少還帶着一點小期待,畢竟這是屬于自己的第一個大件,所以我也是很期待到底能有一個什麽樣的車。

本來考出駕照來以後,其實在網上也是看了不少的車輛,不少的問題,不過網上看圖片參數,和實際看車,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并且實際的駕駛體驗,不親自上車操作,也是根本體味不到的。

當然,買車的時候,其實也不一定能夠試駕真正屬于自己的那一款車。這也是當時這些大衆車輛銷售的一種手段。

比如同款車輛會選擇試駕手動檔,來提升整個車輛的動力性體感。到不是說這個自動擋的動力會差很多,只是手動檔和自動擋的動力輸出方式不一樣。手動檔可以擁有一個線性的動力輸出,猛踩油門就能體驗到一個強烈的加速。

而自動擋的動力是經過電腦控制然後自動匹配的,如果發動機的動力性确實不足的話,那就會有一種動力不足的感覺。

這種營銷手段,在銷售行業肯定早已經摸透了,所以現在很多的車有差評,大概也與這種華而不實的宣傳手段有很大的關系。

畢竟車這種東西不同于一般的消耗品,這作為一個大件,每個家庭都會在意每一個細節,所以當宣傳和實際不符,而且又得不到妥善解決的時候,這輛車的風評就會下降很多。

而到了我自己買車的這個階段,其實我也沒有做很多的挑選,一氣呵成就已經把車拿到手,第二天去挂牌,也算是比較順利的弄完。

而弄完這一切之後,我開車上下班,卻沒有了什麽實際感覺了,總感覺之前騎自行車上下班的心情一下就消失了,總覺得有車之後,這個陪着我兩三年的自行車,就想要仍的遠遠的。

不過我确實也沒有把這個自行車騎回去,而是放在了單位裏面,作為備用交通工具,和去村裏以及報水巡視時使用的代步工具。畢竟來回動車,肯定都免不了一個成本。而用自行車進行短程的代步,既能夠節能減排,也更加方便一些。

但有時候不得不說的是,上下班的路上,如果趕上早晚高峰,即使是我們這裏這個小城市,都會有一種各處走不動的感覺。更加可怕的是,天氣有些變化的時候,那路面上的車還要比平時更多。

人人都知道如此的情況,但卻依舊會選擇用車出行,而不是選擇跟沒有車的時候,騎自行車或者電動車,加上一個雨披或者雨傘。

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其實也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畢竟原來開車是又快又舒适的一種體驗。可随着交通壓力的增長,快和舒适似乎是和開車越來越遠了。而且随着車輛的增多,化石燃料的壓力也是漸漸增加,而污染物的排放也是越來越多。這各式各樣的問題越來越多,可還是有更多而人選擇買車,進入有車一族。

而有時候車更是成為了談戀愛甚至結婚的一個條件,就讓人很費解。

相關推薦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